sina.com.cn
新浪首页 | 用户注册 | 游戏世界

 新浪首页 > 车行天下 > 汽车新闻 > 新闻聚焦
 





买车
看车
二手车
维修保养
聊车侃车




汽车搜索
找需要的车、新闻、文章
关键词
热门搜索:
豪华轿车 普通轿车 跑车
越野车 厢式车 其它车型


在线工具

新车报价查询
汽车对比功能
购车费用计算
保险费用计算
虚拟贷款购车
汽车维权热线
完全车事问答
车事通讯大全




汽车论坛

汽车时代论坛
汽车群英会论坛



把过高的车价逐步降下来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8月7日 09:32 新华通讯社

  在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和8家互联网网站、7家新闻媒体进行的“全国汽车消费市场现状网上调查”活动中,有71%的受访者认为,限制自己购买汽车的主要因素是汽车价格,有53%的人认为是收入水平;在调查影响消费者选购汽车的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仍然是价格,有80%的人表示他们在购车时会考虑价格因素。

  一位对轿车梦寐以求的王先生,经过多年积攒凑够了买车的钱,但却最终还是下决心不买车了。他的主要理由是:相对于个人收入,车子的价格还是太高。一台普通型轿车的价格,国外是相当于普通工人半年到一年的收入。以此标准衡量我们的轿车,价格比人家贵了10—20倍。再就是养车费用太高,据计算,即使是养一台普通型轿车,一年至少要1万元以上,相当于一名普通工人一年的收入。他说,算来算去,对于工薪族来说,现在买下一部轿车,等于一下子花掉了过去10年的积蓄,再承诺把未来10年的大部分积蓄花在养车上,而到了10年之后,自己20年的积蓄没有了,汽车也该报废了。

  看来,轿车价格过高,确实是影响轿车消费的巨大障碍。

  价格高不高消费者看得清楚

  大多数消费者认定“轿车价格过高”,喊出“这下子轿车该降价了!”是去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就加入WTO达成双边协议后。由于4天后有关部门的官员站出来说:“国产轿车价格在两三年内不会有大的变动”;又由于轿车生产厂家的“老总”匆匆接过话茬,异口同声地说轿车价格在近期不会有大的下降,因而形成消费者与政府部门、生产厂家在价格问题上的“顶牛”和对峙———你不降价,我就不买———持币待购,看你咋办。这也就是后来有人概括的“价格逼宫”。

  国产轿车是不是价格过高?这有两个方面可以比较:一是比同一品牌、同等配置的外国轿车价格,二是比两个国家的收入水平。例如,上海通用生产的别克轿车售价为31.9万—36.9万元人民币,而北美生产的别克轿车售价为2.08万—2.28万美元,从价格上看,中国车比美国车高出将近一倍;从收入水平看,我们最多只是人家的1/10。又例如,据说北京将于今年底推出雷诺公司的风景多功能车,初拟定价20万元人民币,应该说是物有所值的。但在法国,这款车售价仅为11.5万法郎,折合人民币为13.6万元。也就是说,从价格上看,中国产的雷诺风景比法国产的雷诺风景高出近50%;从收入水平看,法国人均月收入2万法郎,折合人民币2.38万元,相当于中国工薪族至少一年的收入。然而,面对如此浅显的“账”,有些人还老是重复“国产轿车的成本与出厂价基本适当”的话。

  10多年来的中国“入世”谈判,使中国消费者懂得了:“入世”后轿车价格必将逐步下降的道理,他们敢于将国产轿车价格拿去与国际市场比较,并认定国产轿车价格过高,这实际上是消费者越来越成熟的一种表现。

  降价的前提是降低成本

  消费者希望轿车降价,而轿车生产厂商又说价格不可能普遍、迅速下降,造成消费者持币待购、轿车市场冷清、轿车生产厂家日子难过的尴尬局面。这虽然不是由厂家单方面造成的,与我国轿车工业“挡住进口,满足公务、商务用车需要”的定位和布局大有关系,与我国居民收入提高不快大有关系。然而,通过不断降低成本来实现降低价格的任务,却只能由轿车生产厂家来独自承担。

  众所周知,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售价等于成本加利润,而商品的利润则等于售价减成本;当市场需求大于供应,即供不应求时,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售价来增加利润;当市场需求小于供应,即供大于求时,产品降价就成为必然选择,而要想在产品降价的情况下还保持原来的利润水平,唯一的办法就是降低成本。这正是眼下中国轿车工业面临的现实境况。

  前一段,轿车生产厂家的老总爱说“轿车生产进入微利时代”,“已经没有降价空间”。其实,这种说法缺乏令人信服的事实根据。1999年,上海大众销售23万辆桑塔纳轿车,获得大约60亿元利润;上海通用销售1.98万辆别克轿车,获利6亿元人民币;一汽大众销车8.2万辆,获利13亿元。这样的利润率能算作“微利时代”?如果说轿车生产已经无利可图,那某些地方的民营企业为什么要变着法儿上轿车生产线?“微利时代”、“无降价空间”的真实情况可能是,由于公款购车受到抑制,作公务、商务车用的几款轿车已不再是短缺的紧俏商品,卖方市场转变成了买方市场,再想轻而易举地大把大把赚钱已不可能了。

  纵观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千方百计不断降成本的历史。对照外国大汽车公司,我国汽车行业可以说还是粗放经营、粗放管理,漏洞很多,降成本的潜力很大。例如,我们的原料、材料、燃料消耗指标还说不上先进,我们在实行精益生产方式方面差距不小,过量生产使库存增加且居高不下,劳动生产率人均一年才10辆车,不及人家的一半,甚至只及1/4。所有这些差距弥合了,问题解决了,其实就是为轿车降价创造了空间。

  把过高的车价降下来,买车的人就会多起来,被迫放空的轿车生产能力就能利用起来,“经济规模”就可能真的实现,而上“规模”后又创造了新的降价空间,从而出现轿车生产与市场的良性循环。

  走出轿车降价的认识误区

  从消费者来说,一定要从两个认识误区走出来:一是以为中国一加入WTO,进口轿车和国产轿车的价格就会马上大幅度地降下来。不是的。进口关税从80%—100%降至25%,需要五六年时间;即使关税降到位了,进口轿车总价的降低率也只30%左右。二是不要只注意购车时的价格成本,还要综合考虑购车后的使用成本;售价便宜但燃油消耗大、安全性能差、售后服务跟不上的车辆,就最好不要买。也就是说,价格高低不应作为买不买车的唯一决定因素。

  从政府主管部门和轿车生产厂家来说,更应该正确对待消费者希望国产轿车降价的呼声,用市场经济的观念看待价格问题。例如:

  ——消费者希望用最低的价格买到性能、质量最好的商品,这是天经地义的。厂家只有源源不断地提供这种物美价廉的商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我生产什么车型,你就买什么汽车”,“我定什么样的价格,你就掏多少钱买”,这是计划经济下的企业心态。动不动就埋怨消费者“持币待购”,而不是千方百计降低成本、降低价格,去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汽车企业的日子就不会真正好过。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包括价格竞争)是绝对的,优胜劣汰是必然的。一个企业的成功,就包括它运用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的成功。不应把价格竞争只看作是“原始的手段”。更不应把企业间的理性降价,通通贬称为“价格大战”。君不见今日的通用、福特、大众、戴—克之间,也时不时地将降价作为有效的竞争手段使用么!(《人民日报》2000-08-07)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主编信箱
将本页发送给朋友:
邮件题目:


  新浪首页 > 车行天下 > 汽车新闻 > 新闻聚焦

网站简介|网站导航|广告服务|Richwin|联系方式|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隐私保护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