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具有一定竞争力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1月20日 15:50 国研网
国家经贸委投资与规划司司长甘智和日前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国际比较和发展研究座谈会”上指出,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已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相当一部分产品已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
目前,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有1400多家,国际著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几乎都在我国建立了合资或独资企业,部分劳动密集型、原材料型零部件,如水箱、车轮等,已批量出口。到1999年底,零部件行业固定资产原值已达640多亿元,工业增加值210亿元,利润总额37亿元,出口创汇7亿美元。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实施技术改造,零部件工业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部分企业的装备和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同类水平;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1999年前50家零部件生产企业销售收入已占零部件行业的54%;整车国产化率进程明显加快。如上海大众帕萨特B5轿车实现了投产当年国产化率超过60%。
对60种汽车关键零部件进行竞争力定量分析,按竞争力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竞争力强的零部件产品,主要是材料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或不宜长距离运输,已经批量为引进车型配套或批量出口汽车零部件,共有33种,约占整车制造成本的20%。第二类为竞争力与国外接近的零部件产品,主要是现已批量为引进车型配套的、影响整车性能的关键总成和系统零部件产品,通过努力可以形成优势的产品,共有19种,约占整车制造成本的20%;第三类为目前竞争力弱的零部件产品,主要是国内刚起步或是尚属空白,但具有潜在市场需求的高新技术零部件产品,共有5种,约占整车制造成本的15%。还有一些产品已不符合发展方向需要淘汰,共有3种。
甘智和同时也指出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生产规模小、企业自主开发能力不足、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由于我国汽车工业长期受到条块分割以及多方引进国外车型的影响,使零部件配套体系各自独立,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产品开发投入不足,零部件企业与主机厂的同步产品开发能力还未没有形成,不适应新车型开发时间缩短的要求。质量管理体系的缺乏,质量意识的淡薄,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成为影响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主编信箱
|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