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欧试车图片(点击可放大)
很多人都知道,赛欧的原型车是欧宝可赛,但大家可能并不清楚赛欧不是将欧宝可赛搬到中国来生产,将部分零部件实现“国产化”,再换个名字这么简单。赛欧是在可赛的基础上,做了100多项改进才诞生的。赛欧与可赛,不可同日而语。
那么,赛欧做了哪些改进,其改进后的性能和原型车欧宝可赛相比又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负责对赛欧进行改进和重新设计的泛亚汽车技术中心的总经理Werner Paulus,副总经理张振华和负责赛欧动力总成设计的卓斌博士。
问:赛欧在原型车上做了哪几处比较重大的改进?
答:赛欧在其原型车欧宝可赛的基础上,做了100多项改进。这100多项改进,都是根据中国的车辆使用情况而进行的“本土化再设计”。我们主要在车辆的外型、内饰、空调,及动力总成上进行了比较重大的改进。底盘和发动机也都重新匹配、标定过。
问:赛欧为何要进行这么多改进?其改进的原则是什么?
答:我们对赛欧进行改进的目的首先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使车辆能够适应中国的用车环境。
在我们对赛欧进行改进前,曾做了3次市场调研,以确定消费者的需求。根据这3次调研的结果,我们对赛欧进行了改进。比如欧宝可赛的座椅本来没有真皮的,但调查的时候,有消费者提出想要把座椅换成真皮面料的,结果现在赛欧的座椅就有真皮的。
还有些改进,是为了使车辆能适应中国的用车环境。中国的用车环境非常的特殊,道路情况、油品质量、气候条件等都比国外要严苛。比如道路情况,国外如美国和欧洲,其道路建设都已十分完善,不仅公路覆盖率高,路面情况也好。但中国的道路不仅少,路面情况也很糟糕,就连新开通的京沪高速公路,都有一部分路面崎岖不平,更不要说那些城镇、乡村的道路情况了。为了适应中国的路况,我们就必须对车辆的悬架和避震系统进行重新调整,否则就无法保证乘坐舒适;又比如中国的油品质量不如国外,汽油的烯烃含量过高,很多进口车发动机的喷嘴经常会堵塞,所以我们一定要对赛欧的发动机做调整,使其适应中国的汽油。还有就是中国的气候条件非常多样化,潮湿干燥、酷热严寒,赛欧都必须能经受住。
问:能介绍一下赛欧设计的具体过程吗?
答:说实话,当初我们一个部件一个部件对赛欧进行重新标定或设计时,我们也没想到现在设计出的整车能有这么好的综合性能。实际结果能比预计的还好,这是因为在设计过程中,我们的衡量测试标准,都比要求要高的关系。
比如在测试动力总成的时候,我们只有60%的时间是在测试标准工况(一个大气压、正常温度)下动力总成的工作情况,还有40%的时间是用来测试极端工况下的工作情况。在定远试车场测试颠簸道路下车辆的承受情况;把车从昆明开到香格里拉,以测试海拔3800米,0。62个大气压条件下的车辆工作情况;在海南的琼海试车场和澳大利亚的沙漠中测试38℃高温下的工作情况;到黑河去测试-10℃至-30℃极端低温下的工作情况,还创下了在-40℃的露天停放一整夜后启动成功的记录。
在设计排放系统的时候,虽然我们的设计要求是符合欧洲2号标准,但我们在实际测试时,是按照欧洲2号标准一半的排放量来要求的。这是因为如果新车的尾气排放刚好能够符合标准,那车辆在使用过一段时间后,排放必然会超标,而现在用欧2标准的一半来要求赛欧,那即使在使用相当长的时间后,赛欧的排放仍然能够符合欧2标准。
还有赛欧的空调,也是非常值得一提的。赛欧的原型车是欧宝可赛,由于无论在美国还是巴西,气候条件差别不大,因此对空调的要求也就不高。这也是进口车的通病。但在中国,气候条件差异很大,从北方的零下三、四十度,到南方的零上三、四十度。可赛的空调无法在这么大的温差下获得满意的制热/制冷效果。但中国的消费者偏偏非常重视空调的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赛欧的空调质量。于是我们将当时最好的本田city车的空调作为目标,要求赛欧的空调系统超过它。于是我们与澳洲一家世界最好的空调生产商合作,采用了最先进的压缩机变排量空调技术。压缩机变排量空调的最大特点是节油,因为该类空调的排量和功耗会根据环境温度自动变化,在需求和实际温差不大的时候,减少功率及使用能量,达到节油的目的,这类空调以前只应用在中高级车上。对空调的另一项要求是发动机停止工作30分钟内,空调仍能工作的时间。一开始空调只能在发动机停转后持续工作17分钟,经过反复的实验、调整,现在赛欧的空调已能停机工作30分钟以上。
内饰的材料改进看似简单,其实牵涉供应商、法规、环保等方面。过去不太重视这些问题,对阻燃性能要求并不高,但现在不同了,不允许内饰材料采用易燃或会很快燃烧的。
在安全性能上,赛欧配置了ABS、安全气囊、侧面安全碰撞等装置。侧面安全碰撞上采取了改进措施,比原装车更安全。
赛欧的轮胎也都换成了比可赛更宽的轮胎。换轮胎看起来是个很小的改动,其实对整车的性能却有很大的影响。轮胎改宽改大,也就改变了离地间隙,操控性能、抓地能力都有很大的改善。换了宽轮胎,轮胎的着地面积大了,转向系统就相对沉重,还必须相应地对转向系统做调整。换轮胎的成本非常高,不光是轮胎的差价,更多的投入在轮胎开发实验中。必须反复验证更换轮胎后对整车安全性及其他性能的影响,并对受换胎影响的其他部件做调整。
对赛欧进行重新设计,总共花费了3000多万美金,看到设计出来的最终成果,我们认为这是值得的。赛欧的设计是成功的。
问:那是什么因素引导赛欧设计走向成功呢?
答:我们不仅仅是负责开发设计这一块,而是在产品开发上,从市场调研到产品下线,提供全套的系列服务。
在开发过程中,我们一直坚持全球资源共享,与供应商同步。别人是被动的,你把零部件设计好,再交给供应商去做。而我们是一开始就与供应商合作,发挥供应商的最大优势。零部件商,他可能在零部件领域懂的比我们还多,或者拥有更先进的技术。把供应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与我们一起来做,那就能够保证这个产品是全球最好的。这样一种开放式的理念,我想我们跟别人的最大差别就在这里。
还有个成功的因素在于我们通过对员工的不断培训、激发他们自身的创意。过去我们国内的工程师最缺乏的就是这块。比较习惯做模仿,拿一个别的国家的样品来仿造,这是中国人最喜欢做最愿意做,也是相对来说风险最小的。但是这样做,永远超不过人家。我们泛亚提倡的就是“学习、创新、服务”这三个理念。学习就是学别人的技术、自身要不断地学习;创新是成功的保证,没有创新,永远无法超过别人,也就不可能成功。学习、创新、服务的最终目的是为客户提供一流的服务,这是我们经营的原则。
问:赛欧在设计前,曾做过3次市场调研,那么赛欧是根据怎样的市场定位来设计的呢?
答:赛欧的定位应该是个人的代步工具及少量的商务目的。现在的汽车市场,每款车型的定位更加细化,因此我们强调,购买赛欧的用户一定要明确一个问题: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车?从目前预定赛欧的用户群来分析,大多是年龄在25-40岁,家中有2-3口人,收入不一定很高的一群人。
我们将赛欧的价格定在10-12.5万元,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以最小的代价,制造出最好的车。不能一味追求高配置,也要考虑到用户的承受能力。
问:赛欧的乘坐人数虽然定为5人,但实际上,如果想要坐得舒适,后排最好只坐2人,人高马大的先生坐着也会觉得局促。但欧宝可赛的乘坐空间就明显比赛欧要大,这是因为可赛是2厢的,而赛欧却是3厢的,后备厢的容积大了,乘坐空间自然就小了。有些消费者为了获得更大的乘坐空间,宁可选择2厢车。请问泛亚在设计赛欧时,有没有考虑过2厢赛欧车的设计方案呢?
答:通用目标就是满足用户的需求。当初别克车推出后,有用户反映希望有内饰比较简单的别克车,通用就推出了别克G车型,有用户希望有运动型的别克车,通用随之推出了别克GS车型。赛欧也会遵循这种模式,根据用户的需求不断推出新车型。在今年6月赛欧正式上市后,我们会注意收集市场反馈,只要用户需要,我们就会接着推出赛欧2厢车,甚至更多的赛欧变型车,形成一个赛欧车系。当然这些情况,我们在对赛欧进行设计时,就都考虑到了,相信技术上不成问题。
问:有人说赛欧的原型车欧宝可赛是93、94年的车型,因此赛欧车所应用的技术比较落后,缺乏竞争力,是已被淘汰的产品?
答:这种观点当然是错误的。看一款车是先进还是面临淘汰,不应看其诞生的时间,而应看它采用的技术是否先进。国外普遍的做法是推出一款新车型后,就不断对其进行改进,以保持技术上的“青春”。一款车卖上几年十几年,都是很正常的。“甲克虫”诞生已有半个多世纪了,但大众前2年推出新甲克虫时,却大受欢迎,没人因为它的历史悠久而认为它是款陈旧落伍的车型。
在赛欧的设计中,我们充分考虑了中国的使用条件,在原型车的基础上,做了100多项改进。这个也是非常关键的。上次有人问我说,原型车和赛欧到底哪个好,我说,你将原型车和赛欧去做比较,无论从哪方面来比,赛欧都比原型车要好。这不仅表现在对中国的用车环境的适应上,各方面的性能指标也都比原型车要好。因为我们不是把93、94年的陈旧技术和产品使用在赛欧上,而是运用99年、2000年最新的技术和产品。这是个非常大的差别。国外原装车肯定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从价格、性能、对中国环境的适应上,赛欧都有足够强的竞争力,不怕进口的产品。赛欧的原型车在巴西卖1-1。2万美金,在阿根廷还要贵些。如果这车卖到中国,加25%的关税、17%的增值税、8%的消费税再加上运费,肯定要超过12、13万。现在赛欧也就卖10-12.5万。因此,赛欧是一款非常有竞争力的产品,而绝不是被淘汰的产品。
最后,作为结束和展望,请问Werner Paulus先生,您认为2006年前,中国10万远可买的最好的车是怎样的?
答:我认为未来几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发展最快的是小车、中档车、家庭轿车及大型货运车,其中以小车为主。当然,今后几年中,小车的体积会更大些,以满足中国家庭用车对于乘坐人数及乘坐空间的要求;外观也会更加现代化;会有更多的车型可供用户选择,竞争也会更激烈。但是因为零部件的成本会提高,因此10万元价位车型的基本配置不会有大的变化。
本次采访鸣谢: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南方都市报 中国经营报
所属专题:新款经济型轿车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