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降价了,降幅还不小,这个消息怎么看怎么也是个喜讯,但是再看一看降价的车型,又不免让人有些齿冷,原来,这次汽车业大跳水不过是在甩卖正要被淘汰的旧货,主流车型还是岿然不动。
国产汽车应该降价,这个观点除了汽车业内的人士之外,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同,不光专家站出来呼吁汽车业正视现实,传媒摇旗呐喊,就是政府官员也公开表态,敦促稳坐钓鱼台的汽车工业顺应形势,不过,这一切努力似乎收效不大。自从有关WTO的消息风吹草动之后,消费者一直处于“持币待购”的状态,和汽车厂商玩着一场“看谁先眨眼”的游戏。在这场耐心大比拼中,消费者损失的是享受,而汽车业损失的则是扩大规模、资产重组的大好机遇。为什么中国汽车业能够这样“渊停岳峙”呢?还是因为关税壁垒挡住了如狼似虎的国外汽车厂商。
中国汽车并非不能降价。某大汽车厂的老总公开宣称,自己的主流车型能够降价,但是别人都不降我为什么要降呢?与国际汽车市场相比,我们的国产轿车价格高昂而技术陈旧……这一切都表明中国汽车业仍然躺在关税襁褓中没有醒过来,对即将到来的残酷竞争没有足够的思想认识。
其实,尚未形成规模效益的国产汽车厂家,距离拆掉贸易壁垒、国际汽车“恐龙”大举进袭不过也就两三年的工夫。在这点珍贵的时间里,国产汽车应该做的是尽快赢得消费者的“芳心”,尽最大限度地培育市场,尽可能地构筑现代企业制度。如果现在一门心思追求那些看得见的“暴利”,坐在价格门槛上不下来,将来就有可能被人吃掉。
本报评论员
蔡方华
所属专题:2001汽车降价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