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成功的企业———德国大众
早在16年前,到中国投资建厂,汉思博士的远见卓识,令人叹服。但是,能够长时间与中方合资合作伙伴一道,占有中国轿车市场半壁江山,恐怕是德国大众董事长汉思博士在签约时始料未及的。大众在华的合资企业————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不仅市场份额大,而且经营质量好。面对通用、本田、丰田等后来者的挑战,德国大众加快了在两家企业的车型换代,奥迪A6、帕萨特掌声未断,波罗、跑乐业已进入倒计时。德国大众的在华策略是不是可以概括为“放长线,钓大鱼”。
最失败的企业———法国标致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标致是最早进入中国的企业之一,也是最早的出局者。兴许有人说,干广州标致项目,无论技术转让、CKD件及零部件供应,还是合资公司的利润分成,都让法国人足足地赚了一大把,何谈失败?但法国标致在十年间干完十万辆汽车之后,就丢掉了在中国继续发展的机会,难道不是失败么?另外,标致的不成功表现,殃及人们对法国公司的看法,神龙项目一拖再拖、雷诺迟迟难有进展,这也许是其不曾想到的、更大的失败。
最讨巧的企业———日本铃木
近来,在旺势不减的微型车市场上,先有“长安之星”,后有昌河“北斗星”,竞相闪耀。此前,采用铃木技术的长安、昌河、松花江及更早的吉林微型车,跑遍了大江南北。在前景最被看好的经济型轿车市场上,价位高的有“羚羊”领跑,低的有“奥拓”压阵。同时,在摩托车行业,济南轻骑、南京金城、长春铃木、广东大长江、重庆望江等都是铃木的合作伙伴。现在,60%的微型车市场份额、40%的微型轿车市场份额、30%的摩托车市场份额,尽被铃木掌握。怎样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回报,日本铃木在中国为全世界的汽车大佬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最辛苦的企业———美国福特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福特家族的决策者们就频频进出中国,特别令其引以自豪的是,福特当时的掌门人亨利·福特二世还见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但是,20年过去,不要说输给德国大众这样第一拨抢滩登陆者,就连美国通用、广州本田、日本丰田这样的“迟到者”,也已经初尝胜果。真不知美国福特“为谁辛苦为谁忙”?与重庆长安的合作,是无奈之举。以重庆这样一个天下闻名的“山城”,仅道路交通一条原因,就限制了它的更大发展。
最幸运的企业———美国通用
同样是在20年前,在谈中国第一批轿车项目时,当中方报出年产3万辆的规模,美国通用的代表以为翻译丢掉一个“0”。每年产量都在600万辆到800万辆的美国通用,恐怕真的不知这年产3万辆的企业该怎么做,机会“让”给了欧洲人,使美国通用失去合作的良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反观今日之美国通用的在华表现,仅仅在去年年底的几天时间里,东有“赛欧”驶下生产线,北有“开拓者”亮相;西边染指柳州五菱微型车,呈全面开花之势。
最尴尬的企业———德美戴—克
看到今日海南马自达推出小型多功能车,不知戴姆勒—克莱斯勒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几年前,戴姆勒属下的梅赛德斯—奔驰与克莱斯勒,在争夺中国的第一个多功能车项目(由广东三星和海南汽车厂共同承担)上打得你死我活。十多亿美元的项目,谁不眼红?直到1998年,戴姆勒—克莱斯勒终成一统,但时过境迁,双方的努力成为“竹篮打水”。戴—克公司在华遭遇尴尬的事情还不止这一件,北京吉普引进的切诺基车型平均年产不足1万辆,相当长的时间里吃中方的老本,靠给陈旧的北京212“穿靴戴帽”苦撑度日。近闻,切诺基在北美已经停产,那么它在中国还能“苦撑”多久?
最执着的企业———日本丰田
傲气冲天的丰田在整车项目到手之前,居然摆下星罗棋布的20多家零部件企业。丰田终于领悟到,迟到就要付出代价。好在“功夫不负苦心人”,无论是提供车型支持天汽生产夏利2000,还是合资合作生产新的车型,丰田都显得得心应手、从容不迫,令每一个对手不敢小觑。
最晦气的企业———韩国大宇
在中国生产轿车决心最大、动作大、摊子铺得最大的,非韩国大宇莫属。一汽—大宇项目,设计能力25万至30万台轿车发动机及传动器,总投资6·71亿美元。其中韩国大宇出面借贷3亿美元购置设备,并承诺初期产品全部返销。只可惜初生之犊,尚不知汽车业内山有多高、水有多深,贸然闯入的代价同样是昂贵的。1999年10月,一汽—大宇项目建成投产。随后赶上韩国大宇集团遇到的一系列麻烦,产品返销的计划大打折扣。
进展最快的企业———日本本田
想当年,标致败走广州,一班汽车“大佬”无不对广州轿车项目垂涎三尺。尽管是一盘法国人丢下的“残羹剩饭”,但毕竟是当时唯一的机会,经过浴血搏杀,美国通用一路领先。美国人一边盛情邀请广东媒体出访欧宝,一边筹划起丰盛的庆功大餐。然而,美国通用盛满香槟的酒杯还没端起,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项目被日本本田虎口夺食。一部“雅阁”温暖舒适,1998年300辆,1999年1万辆,2000年3·2万辆,一跃成为中国中高档轿车的“老大”。现在,广州本田一方面要上经济型轿车,另一方面力推高档豪华轿车。前者是长远想法,后者才是最现实的赢利手段。日本本田如鱼得水的表现,令“先来的”、“后到的”竞争对手无不叹服。
进展最慢的企业———法国雪铁龙
不久前,神龙汽车公司的中法双方为雪铁龙是否应当转让“毕加索”争得不可开交,最终神龙汽车公司还是得到了这一后续车型。其实,优柔寡断、当断不断似乎是法国雪铁龙的风格。1990年12月,法国雪铁龙公司与中方签署神龙轿车项目的合资合作合同,只比一汽—大众项目签约晚了一个月。到2000年底,神龙轿车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却比一汽—大众项目晚了3年多。当然,雪铁龙也有许多难言之隐,神龙轿车项目建设之初,法国政府提供担保的贷款迟迟不到位;雪铁龙曾经希望神龙公司以3·5万辆、7万辆、15万辆的速度滚动发展,但中方坚持起步就要15万辆等等。尽管富康轿车技术先进,但神龙轿车项目“十年磨一戏”的结果,是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等抢占了市场份额,编织好了销售与维修服务网络。此时,富康轿车再欲扩张市场,无疑是“与虎谋皮”。
所属专题:文化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