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购车市场愈来愈成为汽车厂商的必争之地。为了能够在私车市场多分一块属于自己的蛋糕,汽车厂商几乎将家用车概念发挥到了极致:一时间,百姓车、国民车、经济型车纷至沓来。目前,家用车型品种之多、新品推出频率之快,令百姓眼花缭乱。那么,究竟哪种类型的家用车将最终成为进入家庭的主导车型?究竟哪种家用车最适合中国的国情现实呢?
有效需求不足的背后
汽车业内人士每每在谈及不冷不热的汽车市场时,总爱将“有效需求不足”作为“挡箭牌”。然而,许多业内专家和学者却指出:汽车市场有效需求的不足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其深层次的原因是由于汽车工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而导致适合大多数消费者购买的车型供应量偏少、选择余地过窄。农用车行业,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内就发展成为一个社会总保有量接近2000万辆、年产销量达到300万辆规模的超大型产业。农用车传奇般的发展史,无疑为汽车工业指明了方向:只有为百姓造车、造百姓买得起的车才会有出路。
可疑的承受能力
汽车工业近年来也在逐渐调整自己的发展思路。尤其是轿车工业,将注意力转向了发展私人购车市场。去年岁末,以赛欧的下线为标志,一场家用轿车新品战拉开了帷幕。这些新车型不仅技术性能、市场定位基本相同,而且就连销售价格也惊人地相似,都定在了10万元一线。据说,厂家将启动私人购车市场的“赌注”押在这一价位、档次的车型之上,是在充分考虑了国内大多数消费者承受能力基础上的精心选择。然而,被汽车厂家寄予了厚望的10万元家用轿车是否真的适应了中国大多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汽车厂家趋之若鹜的10万元家用车项目是否真的能够为其带来应有的回报呢?
目前,所谓大多数消费者能够承受10万元价位家用车这一观点的最主要依据,便是近期一些有关家用车市场调查的相关结论。很多此类的调查结果均显示,如果轿车的价位定在10万元以下,将能够被70%以上的大多数消费者所承受。不过,这里所讲的大多数消费者这一概念是含混不清的,是国内所有消费者的大多数呢?还是特定地区、符合特定条件的某些消费者的集合呢?事实上,这些市场调查所界定的“消费者”这一概念的含义是非常清楚的:即基本上都是国内经济相对发达的大城市、省会城市及中心城市的消费者。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人们在引用这些结论时都“忽略”了这个极其重要的限定用语。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发展很不均衡。居住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大城市中的消费者,其承受能力普遍要比偏远地区、中小城镇的消费者大得多。因此,所谓售价10万元以下的家用车能够被70%以上的消费者所承受,实则是能够被70%以上的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消费者所承受。而这一市场会受到城市有限的生活空间、拥塞的交通状况以及人们的固有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困扰和限制。
当然,国内汽车市场的需求是多层面、多元化的,任何一种价位、档次的车型都会有自己相对固定的消费群体。但关键是,汽车工业要支撑起未来中国经济的脊梁,就一定要分清轻重缓急,将主要力量放在最具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的产品的开发、生产上,这无疑是事关整个产业前途、命运的关键。但愿汽车生产企业能从10万元家用车的“狂热”中清醒过来,把眼光再放低些,多借鉴农用车、微型汽车的成功经验,或许这样将会由此打开一片海阔天空的新天地。逸云
所属专题:购车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