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车市上重又出现了消费者观望等待的现象,期望随着中国加入WTO,国产汽车会低下它那“高昂的头”。
的确,国产轿车价格过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是否加入WTO,国产汽车的车价随即就会下调呢?影响汽车价格的因素很多,且不说加入WTO以后,进口汽车的关税是分步骤、按比例逐年下调的(专家已经有很多论述),就算算上其他许多因素,国产汽车也不会降价
。
首先,新锐的出现,只是丰富了汽车市场、增加了选择,并不意味着原有格局的打破。一年多来,由于安徽奇瑞、江苏悦达、浙江吉利、南京英格尔等轿车或准轿车的问世,使原本波澜不惊的车市溅起一阵阵涟漪。但涟漪毕竟不是大风大浪,或受生产规模所限、或因开发能力不强、或为政策环境制约,几个厂家的产量多的一两万辆,少的只有几千辆,对全国七八十万辆的轿车市场来说,只是拾遗补缺。另一个大打“自主知识产权”牌的中华轿车,则至今仍未获准生产。
同时,另外两种“新锐”也难成气候。一个是微型车中的升级换代,如长安之星、北斗星、幸福使者等,因为人们对微型车旧有的偏见、很多城市的限制,以及新车型偏高的价格等等,使得这些产品“上攻乏力”。另一个是多功能车的“全能出击”,如东南富利卡、海南普利马等,车固然好,功能尽管多,符合国际潮流,但由于消费习惯、消费层次等方面的原因,短时间内也难成为主流产品。
其次,新车的下线,代表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代表着企业对市场的试探,只是满足了一部分消费者的需要,尚未对原有的车型构成冲击。从去年年底开始,夏利2000、赛欧、宝来、毕加索等车型相继下线,虽然说是主流厂家的最新产品,但从夏利2000和赛欧的市场表现来看,无论是价格,还是性能,甚至是尺寸的大小,都给人以“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叫好不叫座。刚上市时的一阵“新鲜劲儿”过去,即使是降上一两万元,吸引力也不大了。相反,由于桑塔纳、捷达、富康花样翻新地不断“变脸”,因此市场表现不俗。下一步,虽然宝来、毕加索、波罗相继下线,但市场争夺至少也要从明年下半年才“刺刀见红”,况且由于市场定位、价格策略的不同,上述新车的未来仍是未知数,从现在起就翘首乞盼,不免为时尚早。
第三,从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层面上看,汽车降价的条件远不具备。目前中国汽车工业还处在“关起门来自己跟自己玩”的阶段,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竞争。一方面,国家作为最大的投资人,当然希望汽车工业在加入WTO前能够有所作为,资金上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汽车的价格降不降还是由企业来定吧!而我们的汽车企业大多没有形成起码的规模经济,赚取利润是当务之急,谁也不愿意降价。另一方面,与中国企业合资合作的跨国公司之所以来中国投资,看中的就是这里的市场、这里的利润,能不降价就不降价!这一点,我们早已经从国内汽车企业,特别是合资企业的一贯表演中看到、感觉到了。从企业的生产上看,以普及型的轿车———桑塔纳、捷达、富康为例,尽管有的车型在国外早已淘汰,厂家宁可顶着来自方方面面的指责与压力,只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改动,十几年一贯制地生产同一种车型。从企业的营销策略来看,哪一家企业也不愿轻言“降价”,而是用“价格调整”、“××行动”的文字游戏来对付消费者;即使是真的降价,也不是以降价的名义,如所谓的“增加配置”、“提高服务”等等。
最后,既然年底汽车不会降价,那么人们该不该买车、什么时候买车呢?记者还是以采访一位专家的话做结尾:在你需要的时候去买!另外,别对中国汽车工业失去信心!(本报评论李林)
订汽车新闻短信把握汽车时代先机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