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众要与世界同步--中国轿车别无选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12月12日 16:08 汽车商报 | |||||||||
12月9日,当上海国际汽车展上蜂拥而上的记者围睹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即将投放市场的紧凑型轿车“波罗”时,谁会想到,同样的场景,在3个月前已出现在德国法兰克福的国际汽车展上。那是德国大众将刚刚开发的第四代“波罗”向世人的首次亮相。先后差3个月的“波罗”是同一个产品。 中国汽车开始打国际同步牌,并且实实在在地向前迈出扎实的一步,中国“波罗”
今天提同步对中国汽车很有必要。在中国轿车工业引进合资近20年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听到了太多的因为“不同步”而吃亏的故事了。如果当初因为桑塔纳的不同步,用一句“90年代先进车型”使神龙富康赢得了许多消费者的称赞,那么,今天这种同步必须完全体现同一时间、同一品质。加入WTO,意味着市场的开放,洋车面前考验“中国车”,能否拿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同步”是正确的选择。 当前, 中国汽车太需要同步了。从今年9月起出现的汽车市场罕见的持币待购现象,就是因为在许多人看来,中国的汽车比国外的落后,不仅技术不行,而且价格与国际水平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尽管有些认识是不正确、不客观的,但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问题,在有些方面,我们本来应该做得更好。比如此次展会上记者关心的最多的仍然是几款同步的新车价格问题,包括刚刚在厦门做过投放仪式的一汽-大众“宝来”轿车,人们普遍认为,这些与国际技术同步的车型,其市场价格应该更接近中国消费者。否则,产品同步了,价格不同步,这可望而不可及的同步没有实际意义。有人说,汽车价格是中国汽车一道必须过的槛,这句话,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既然合资企业中的产品是从国外公司那里同步“拿来”的,生产线又是按照国外公司的要求或者是图纸设计装备的,中国本土的劳动力成本又相对便宜,为什么制造成本会居高不下呢? 与国际同步也就引出了一个过去我们不够重视、今天必须好好重视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理念是否能够真正做到与国际同步。必须看到,在已经过去的第一轮引进合资中,中国汽车业是有教训的,也付出了不少学费。一味地拿来而没有作深入科学的分析判断和消费吸收,使我们在追赶世界的路上跑得不够快。引进合资近20年,尽管像上海大众的产品今天可以称得上与国际同步,但就整个中国汽车来说,仍然缺乏强大的竞争力。同样的时间,日本、韩国已经成为了世界汽车工业的一条起跑线。这是一个中国汽车不得不反思的问题。缺乏或者没有与国际同步的理念,我们很难站到能与国际对话的平台上去。 好在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的企业都在朝同步方向发展,似乎今天谈论“同步”的话题我们还有价值。但我们必须强调,与国际同步是全方位的,这样的同步中国汽车别无选择。(吴迎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