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奔驰车主王笙
“奔驰”曾是我珍爱
昨日,也就是砸掉奔驰的第二天,车主王笙接受本报记者的独家采访,敞开他在此事件前前后后的内心世界。
我不是标新立异、出风头,更不是为了炒作,只是为了维护作为中国一名消费者应有 的合法权利。我曾努力过、争取过、寻求过保护,最后的结果却只有两个字“失望”。可谁知道———
我曾用心地珍爱她
黑色夹克衫随意地敞开,板寸头、浓眉、大眼,未曾整理的胡须更显成熟。这个沉静、内敛的男人便是武汉森林野生动物园董事长王笙———在武汉乃至全国第一个敢于向世界名车“叫板”的人!
谈及这辆奔驰车,王笙陷入了一种痛苦的思索之中。
这是我拥有的第一辆敞篷车,我曾是那样地珍爱她。一见到她,全新的款式,柔美的线条,让我喜不自禁,忍不住跳上车,当场兜了一圈。
我一次都舍不得借给别人开。平日洗车都是司机的事,这辆车却是个例外,我曾无数次替她清洗、亲自带她做保养,每次外出将她停在外面,我都会很不放心,我怕别人不小心碰到或是刮伤她。怎么说呢,那感觉就如同是自己心爱的宝贝,呵护备至、关爱有加。
然而过了不到3个月,这种好心情全被烦恼给冲淡了。一次我开她外出办事,黄色的警示灯亮了———车的动力明显不足,我知道可能是电脑程序出了问题,我不敢再开了,连忙将车停到了路边。当我走出车外,见众人异样的目光分明写满疑惑,一个小伙子居然说,奔驰车也会出问题?真不可思议。
原本开名车是一种体面,而这辆车却让我备感尴尬。当然我没有想到,等待我的将会是一个更加漫长的过程———
名车成了心理负担
发生了这次事故后,我给奔驰车北京修理厂打电话。对方表示可以运去修理。
当时我想,任何一个知名品牌都不会是完美的,只要是能够修理好,也无所谓。我不想给奔驰找麻烦,也不想给自己找麻烦。
于是我第一次去北京,所有的费用都是我公司自己承担的,仅运车费用就花了2万元。
面对修好的车,我依然喜欢,没想到,未过一个月,又旧病复发。反反复复修了5次,问题一次也未得到根本解决。那些曾有的问题一样不少。
在这个过程中,我的耐心一点点被抽空,热情被一次次地耗尽。这辆车将我“甩”在半路的事情又发生了4次。每一次我都是将车停好,打车去办事,办完事后,还要想办法将这辆名车“搞定”。次数多了,我时常感到心力交瘁。
一年的保质期眼看就要到了,我心里这个急啊。你想,专业技师修了5次都没有结果,当他们要我修第6次时,我提出如果第6次仍然修不好,是否可以换一辆或是退车时,对方表示不可能。这辆奔驰名车仅一次基本的保养都得3000元,如果保质期一过,修理一次还不是一个天文数字,谁能承受得起?
很多次,原本是高高兴兴回家的,可一见到这车我就心里烦,好像成了一种沉重的心理负担。于是我决定向国家相关部门寻求援助,没想到得到的却是一个“透心凉”———
奔驰公司不闻不问
发现这车的质量问题后,我先后多次打电话到中国消费者协会和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反映,希望替我讨回公道。没想我一次打电话给中国消费者协会,当我说明情况,对方竟回答:“你这个问题不归我们这儿管。”“那该哪里管呢?”“不知道。”这简单的三个字把我浇了个“透心凉”。
说真的,我对这些职能部门的怨气比对奔驰车的还要大。我想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这些职能部门难道就没有一点责任?你想想,如果中国商检能够严格把关,这些有质量问题的产品怎么可能流入我国,而且,如果我们的态度强硬一些,奔驰公司又怎么会对中国的消费者如此漠视。我不知道如果是美国的消费者遇到我这样的情况,奔驰敢这样不闻不问吗?
想为中国人争口气
我是一个普通人,可以和我的员工吃住在一起,我也曾参加义务献血,想为他人做点什么。就在砸车前的一分钟,我还在期待着奔驰公司能给我一个答复,然而没有。
我做人的原则是说到做到。如果一个人有太多的顾虑,那将会一事无成。
做人做事都是需要眼光的,当时我投资森林公园时,就是看准了,我义无反顾。这次砸车也是一样。
真的,如果此举能引起奔驰公司的关注,对这辆车有个说法,我想我就是成功了。我想我为中国消费者争了一口气。
也有很多人问我,这样做会不会对奔驰公司侵权,甚至让他们的经济受损。我想不通,为什么那些人不替我想想,我才是真正的受害者,我在经济上、精神上受到的伤害,谁来关注?如果失败了,无论什么,一切后果我将独自承担。(见习记者张胜利 )
短信节日传情奖中奖:数码相机、CD/VCD……大奖总值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