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企业重组当年"准轿车"企业
在国内汽车业界,悦达起亚项目的重组算是比较"干脆"的一次相比一汽近年的"沉默",上汽的"雷声大、雨点小",三大集团里边,东风迈的步子相对较大。
东风总经理苗圩将自己的重组方式称为"联合重组",意思是,不是破产,不是兼并,而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合作。而且,联合的对象包括国际国内。
按照这样的思路,东风去年在对外合作上,主要是将与雪铁龙集团的合作上升为与整个PSA集团的合作,与雷诺-日产的合作也在紧锣密鼓之中。在对内联合上,最引人注目的动作是将悦达起亚项目收归旗下。去年11月份,现代、起亚、东风、悦达合作四方在京签署合作协议,初步定下合作框架。
时隔4个月之后,合作方再次碰面,在南京签下为期30年的"合资经营合同",此举标志着东风悦达起亚汽车重组项目进入了实质性运作阶段。
东风悦达起亚汽车重组项目,规模并不大,投资总额9800万美元,初期设计年生产能力5万辆。该项目的特殊性可能在于:它是在有关产业政策指导下实施的重组项目。按照中国汽车工业"十五"规划,国家将重点扶持三大集团。本次重组,无疑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因而在政策层面上十分引人注目。而其重组对象,又是一家"准轿车"企业,而"准轿车"的命运问题,一直是个未知数,此次重组,无疑带有明显的收编意味,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政策敏感度。再者,通过此次重组,一直在中国市场"不得志"的韩国汽车企业终于冲了进来,并且带给业界这样一个问题:韩国汽车企业到底在中国汽车市场表现如何?它是竞争不过先此而来的欧、美、日企业,还是会因地缘和文化认同优势而更具竞争力?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都使本次重组格外引人注目。
"中中外"三方各得其所
东风为什么要收编悦达?悦达为什么要投靠东风?起亚可以得与东风合作?这里面可能都有些无奈的成分;或者是为"生计"所逼,或者是因为寻求不更理想的合作对象,甚至是另有所图。但客观地说,合资各方通过重组,还是各有所得。
汽车业公认是"进也难,退也难"的产业。悦达在闯入汽车业之后,对个中的酸甜苦辣,可能有着非常深刻的体验。悦达集团董事局主席胡友林今年"两会"期间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呼吁;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应该保护本土企业。胡的话外之意可能是:对本土企业应该公平对待。可事实上,在现行的政策壁垒面前,悦达解决不了自己的"身份"问题。甚至在英格尔、吉利都在"上榜"《公告》的时候,悦达一度依然榜上无名。加入东风集团,一个最直接的好处,是解决了产品进入《公告》的问题。
东风重组悦达起亚,符合东风的联合重组战略,这在前面已有所述。东风公司党委书记徐平认为,新合资公司将是东风集团未来发展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东风会在技术、管理等资源上予以支持。当然,谈及实际利益,我们还应该看到,在这个项目中,东风获得了25%的股份。而且,作为交换,东风同时还得到了现代集团转让的武汉万通的股份。而后者,据说对东风未来实施更大的重组非常重要。就这个项目本身来说,虽然按照通常逻辑,东风可能不会选择现代起亚这样的企业,但如果换个角度看,东风在与PSA集团、雷诺-日产、本田等"'6+3'企业"之外,选择一家非主流企业,未尝不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对于现代起亚而言,和所有的跨国公司一样,看中的是中国的巨大市场。在金融危机中,韩国的汽车企业虽然遭受沉重打击,但还是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复兴之后,现代集团提出了进入世界前5位的计划,充分表明了韩国汽车企业的自信。但在本土的市场趋于饱和之后,韩国汽车企业依然要依赖海外市场,这包括以北美为代表的成熟市场,以及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而韩国汽车低廉的价格以及韩国企业对儒家文化的熟悉,都是韩国企业在中国的竞争力所在。遗憾的是,当中国的主流企业忙于和欧、美、日的企业谈判的时候,韩国企业明显受到了冷落。现代起亚虽然在中国到处谈判,"四处开花",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处结出了理想的果实。
通过这次重组,起亚获得的"好处"非常明显。我们看到,对于新的合资企业,股份比是这样安排的:起亚50%,东风和悦达各占25%,一个有意思的事实是:在去年11月份签署的框架民生合作协议中,悦达和起亚各占40%的股份,东风占有20%。4个月之后,股比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这包括:悦达的股比减少了15%,东风的股比增加了5%,起亚的股比增加了10%,达到50%,成为控股企业。起亚成了控股企业,可能印证了这样一句话:现代集团想通过此举,调整其中国战略,使新的合资公司成为起亚公司发展中国事业的主战场,现代汽车则另辟蹊径,实施新的中国战略。现代所谓"另辟蹊径",可能主要是指与北汽的合作。看来,北汽与悦达项目是现代起亚集团中国战略的两颗重要棋子。而悦达这颗棋子,现代起亚集团已经通过这次重组拿下了。
前景依然是个变数
对于东风悦达起亚项目,业界人士非常关心的是,东风到底会在多在大程度上参与对合资公司的决赛。对此,东风方面明确指出,东风会参与对悦达的管理,实行统一规划,发挥母公司在人力资源、技术后方、采购平台、销售网络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东风副总周文杰认为,东风公司参与管理,不仅是出于对投入资源安全的考虑,同时也是为了维护东风公司形象和声誉。他同时希望,合资企业的业绩能够纳入东风公司的财务报表。有记者提问,东风会不会像上汽对奇瑞那样采取"三不"主义?周文杰表示,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
东风将参与管理,这是必然的。问题是,东风能在多大程度上参与管理。作为一种"中中外"合作模式,新企业是独树一帜的。从股比上看,起亚占有控股优势,这为起亚的实施中国战略准备了条件。但对于东风而言,作为"三大集团"成员,作为将悦达起亚项目带向新天地的"功臣",肯定会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25%的股比无疑是人限制。记者曾就此采访了东风的有关人士,这位人士回答说,股比变更主要是为了求得一个合理的结构。如果不让外方的股份占到一定比例,外方是不会真正投资的,而对于中方,两个中方加起来还是50%,这就要体现联合的作用。
人们关心的是,在东风的发展战略与现代起亚的发展战略之间,能否找到一种平衡?平衡得好,新合资公司自然会从东风和起亚方面获得更多资源。平衡得不好,无疑又会影响合资公司的发展。
客观地说,悦达起亚留给新合资企业的东西并不多,原有产品在市场拓展上也不理想。重组后的公司能否实现根本改观,要克服的东西依然很多。不论是在产品上,在管理上,还是在市场营销上。以产品为例,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时期,哪一家企业不是围绕产品使出浑身解数?哪一家企业在产品的选择上不是左右权衡?一家被人指责为十几年产品一贯制的企业,十几年后,也在中国实现了"同步生产"。而对于中国市场上的迟到者,东风悦达志亚会拿什么奉献给中国消费者?一个最直接的问题是,新企业计划于11月份推出新车型,而该车型是否有竞争力,就是眼前一个十分严峻的考验。看来,新公司在成立之时,就应该意识到,中国的经济型车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了。作为一家基础并不雄厚的企业,能否发挥优势,消除劣势,后发制人,非常重要!(本报记者 桂俊松)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