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快人快语的李书福,3月30日在优利欧下线仪式上却异常沉默,似有满腹心事,在下线后的午宴上,不由自主地感叹:“做什么都不容易。”
夏利与吉利,本是竞争对手。吉利刚出道时,对夏利冲击较大,夏利甚为恼火。之后夏利反击:降价。降价后的夏利供不应求,吉利车则几乎卖不动了。就在吉利筹划反击之道时,传来晴天霹雳:天汽将进入一汽集团。
夏利进入一汽,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共和国长子”一汽,旗下产品系列中单缺经济型轿车。作为轿车进入家庭的积极鼓吹者,少帅竺延风对经济型轿车这一块却迟迟不动手,但是他的思路还是有迹可寻。
就在去年年底,面对上汽集团左牵德国大众,右擎美国通用的三方合作的势头,面对东风集团全面提升与法国标致雪铁龙PSA集团合作的“国际化”思路,这么多年一直只有一个合资者的一汽,如何能沉得住气?竺延风对本报记者说:“我们也正在和另外的潜在合资对象谈,不过,还在过程中。”
据悉,和一汽暗中牵手的除了已成公开秘密的奔驰外,据说还有丰田公司。丰田在世界汽车业的实力和地位自不待言,但是丰田的中国之路,却不像德国大众那样坦荡。他在中国选择的合作者是天汽。说起天汽,令人黯然,它起步早,主打经济型轿车的突破点也很好,却十几年产品不换代,错失发展良机,丰田和它的合作也就迟迟行迟迟。
如今的天汽经营困难,尽管其发展潜力还是存在,无奈形势逼人,合作者丰田没有耐心了。据知情者称,丰田要求天汽并入一汽集团,才愿意继续合作。而一汽不会是照单全收,竺延风只要天汽的优良资产。
夏利并入一汽,“天津汽车”的股票绝对飘升,因为发展潜力自不待言。而夏利的老对手,吉利汽车的日子该怎么过呢?
合资之路 流水无情
取得了准生证的吉利,面临更大的发展问题。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感叹道:“当你在弯弯曲曲的田埂上开车,自然要小心。可是一旦开上高速路,更要小心。因为一个错误,足以丧生。”
尽管被评为中国的富豪之一,以李书福的个人财力,吉利是没法和三大集团相比的。吉利很想“傍大款”,最理想的,当然是财大气粗的国际大集团。那么,世界上数得着的大集团,谁还没有在中国生产轿车呢?答案只有一个:奔驰。
吉利很早就有一个“奔驰”情结。吉利车自打出世就瞄准奔驰。模样模仿奔驰,推出的跑车号称“小奔驰”,汽车碰撞实验也与奔驰叫板。这一切,都想引起奔驰的注意,引起国人对两者的联想。更有传闻,李书福几次去德国,奔驰高层秘密来华。一时传得很凶。但是,奔驰高层去年年底在广州明确宣布:他不知道有吉利这个企业。
消息人士称,吉利和奔驰是有过接触,但是,奔驰看不上吉利。的确,奔驰要想生产轿车,自然可以选择北京吉普。吉普多少年就盼望上轿车呢。奔驰对吉普都是犹犹豫豫,何况,还有与戴克控股的三菱有血缘关系的东南汽车,也做着生产奔驰轿车的梦。奔驰在中国选择合作伙伴,选择多得是。
而吉利和幸运傍上宝马的华晨还不同,吉利集团的生产方式复杂,许多外配厂,李书福并不能控股。因此,吉利对奔驰真是又爱又恨。 在优利欧下线的当日,沉默的李书福忍不住还是提到奔驰,颇为愤愤不平。李书福大提砸奔驰事件,他说国内迷信奔驰之类进口车,真是不明智。“任何车都会有问题,高价车,高维修。”他摇头说:“所以,吉利才提出,为聪明人造车。”当记者问及吉利和奔驰合资的传闻,李书福说:“不要再提这件事了。”
投奔之路 意气难平
说起一汽收编夏利的传闻,李书福说,“如果是这样,有利于中国汽车的发展,我祝贺他们。我不会因为人家加入大集团,发展很好,壮大了,而妒忌。”
那么,吉利有没有可能步夏利的后尘?在优利欧下线当日,人们发现了上世纪50年代曾做过一汽党委书记的方杰的身影。于是有人便“联想”,一汽会把吉利也收于麾下。据称,最近天汽老总们频频飞宁波,是不是在和李书福磋商?李书福明确否认有这事。他主动澄清:“方杰来不是为一汽牵线搭桥的。他是原一汽的书记,在一汽工作过。一汽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经验我们发扬,教训我们避免。”
面临后续资金和技术的困扰,吉利有没有可能也进国内大集团?对于这种猜测,李书福笑着说:“我不知道,一个是我没有这么想。一个是人家也没有和我说这个事情。”他又强调:“我现在没有这个想法。”业内人士分析,国内三大集团看不上李书福。东风集团表示对吉利不感兴趣。而上汽集团麾下有柳州五菱,而且波罗也会往下延伸,自是没有收吉利的必要。李书福叹:“几大汽车厂的老总们对我不感冒。”李书福说,汽车厂的老总们喜欢把造汽车说得很神秘,但是,他偏偏打破了这种神秘。“他们认为我打扰了他们的正常秩序,破坏了他们。”
独立发展 生死未卜
吉利新车,起名优利欧,意为优于夏利和赛欧。但是,在下线仪式后的午宴上,李书福却对记者们谈论的奇瑞,表现了异常的兴趣。这使人想起,吉利还有第三条路可走。
奇瑞的产生缘于安徽省想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这使人联想,浙江省是不是也想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呢?如果是,浙江省必然充分支持吉利。李书福的第三条路:依靠浙江省的支持,独立发展。
但是,这条路也有两个问题:一是浙江省支持的力度有多大?李书福要让渡什么代价?二是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开放度增大,政府对汽车业的干预减弱,如果吉利不能打出去,别的车却开进来,吉利如何是好?
以李书福的个性,自是不甘心服输。李书福说:“我会拼搏的,尽力做好,把这个事做成的。”他又说:“但是,我也不会因为做不成就怎么样,回家种菜、养鱼也好嘛。”
说起吉利以后的发展,李书福表示:“我们也在寻求各方面的合作。”“只要是有利于吉利的发展,就可以。”有人说,吉利可能至此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即刺激中国汽车业的竞争,降下轿车的价格。
对于这种说法,李书福说:“我的使命不是使汽车价格降下来。我的使命一是发展吉利汽车,一是推动中国汽车的发展。今天优利欧是国家批准吉利进入产品目录后的第一辆吉利车。这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刚刚开始,什么使命结束了,还没有!”
中国汽车业几十年,像李书福那样想做汽车的人无数。但许多人最后归于失败。于是,人们感叹,干汽车,两个感觉:一是湿手沾面粉,想甩也甩不掉。二是越干越后怕。那么,李书福是不是这样的感受?李书福笑了起来:“这个问题,我肯定不回答。”他又神色凝重地说:“我能够参与汽车这个行业,我很光荣。因为吉利的介入,轿车价格有了很大的下调,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
说起从前的失败者,李书福很激动:“那有什么关系呢?事情都有一个反复的过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想每个企业都是这样,每个人都是这样。我肯定会走下去,这条道路是曲折的,也是光明的,当然,它也是带有生死色彩的。”(祝惠春)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