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躲不过去的“福厦之争” 政府撮合福厦联合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8月07日 16:35  中国汽车报

  最近一段时间,在许多媒体看来,“福厦之争”愈演愈烈。

  矛盾的公开化是在6月底的厦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厦汽)的董事会上。董事长凌玉章以时机不成熟为由,拒绝了总经理林小雄就聘任总经理以及根据总经理提名,聘任公司副总经理等进行表决的提议。接着,林在7月1日《上海证券报》上公开指责凌玉章。事后有消息说,林小雄的提名事先根本没有跟凌玉章打招呼。不管这个细节是否确切,在一个上市公司中,董事长与总经理发生正面冲突,肯定是一件不正常的事。

  让记者有兴趣关注此事的是,凌玉章的背后是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公司(简称福汽),林小雄则代表了厦门国有资产投资公司(简称厦国投)。去年9月,福汽受让厦汽17%股份入主厦汽时,有人就说过,瞧吧,凌玉章不会顺当的,弄不好会被赶出厦门。这颇有味道的话,隐含了福厦之间早晚有一番争斗。没想到,矛盾激化会这么快。

  然而,记者上周在福州和厦门两地采访时却发现,矛盾的有关方面似乎十分平静,并没有像个别媒体说的那样,提起两家矛盾马上就会情绪激动。有的甚至不愿提及此事。当然,记者试图还是想通过调查、采访,搞明白“福厦之争”究竟怎么一回事。

  福汽与厦国投不是谁和谁的战争

  到福建采访前,记者已经注意到,有人将“福厦之争”比喻成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有你没我,有我没你。但每个接受记者采访的人都明确表示,福汽与厦国投之间的争议和矛盾不是一场谁和谁的战争。确实,从双方在厦汽的股份性质看,不管是福汽的17%,还是厦国投的12.68%,都是国家股。换句话说,如果当初,2001年9月,福建省政府能够从全省汽车工业的角度出发,力促了福汽受让厦门市财政局厦汽17%的国家股份,那么,今天省政府还可以从全国汽车市场竞争的角度出发,对厦汽中的国家股份发表意见。当然福建省政府遵循市场规律办事没有那么做。但两家之间如果真正演变成一场战争,并且影响到福建省汽车工业的发展,政府有关部门肯定不会没有个说法。

  应该说,造成今天的“福厦之争”还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福建省的汽车工业始建于1958年,由于地处海峡前线等原因,国家投资少,工业基础薄弱,直至“八五”末期,全省汽车工业仍呈现总量小、布局散、结构乱、效益差的状况。当时,全省共有20多家汽车、改装车和农用车生产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国有企业,分布在全省9个地、市,分属10多个厅局管辖,整车年产量一直徘徊在2500辆左右,历史包袱沉重;汽车零部件企业有300多家,多数也是规模小,产品主要面向维修市场。在那种情况下,福建省成立了以原省委书记贾庆林为组长的“福建省汽车工业领导小组”,明确福建省汽车行业发展基本思路,即:从省情出发,充分发挥福建省地处沿海的区位优势和国家鼓励发展对台经贸的政策优势,实施以省汽集团为主体,以闽台合资合作为重点,通过改组改造,与台湾裕隆集团联手,发展福建省汽车工业。

  此后开始的全省范围的重组很快收到了效果。全省整车制造和改装企业调整至不足10家,形成了以东南汽车为龙头的福州汽车板块,以“大、小金龙”为龙头的厦门汽车板块。2001年,东南汽车公司产销突破了3万辆,工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位居全国500强外资企业的第100位,产销量居全国轻客同行第2位。厦门“大、小金龙”两厂的大中客车产销量合计近万辆,位居全国同行前列,综合经济效益连续几年名列全国同行前茅。

  但是,福建省汽车工业第一轮重组的成功,并不说明第二轮重组就会一帆风顺。相反,当福建汽车工业重组为实际上的福厦两大板块后,再想进一步推进重组,难度很大。

  显然,已经尝到重组甜头的福建省政府很想将重组继续推进。一方面,他们清楚地看到,就目前福建省的汽车工业水平来看,不足以抵御风浪。省长习近平在最近的一次汽车工业会上就说:“全世界汽车工业都在重组兼并,没剩下几家了。省内汽车工业相对而言更小了,再各自为战,不符合经济规律,不适应形势的需要。”另一方面,全省行业资源配置不合理、企业间互补优势没有很好发挥,也是政府全力推进重组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如何协调重组各方,特别是福汽和厦汽的关系,使大家都能从整体利益出发搞好重组,福建省政府可能太过于怕别人说其“拉郎配”,而没有更明确的一个说法。东南汽车这几年火得厉害,大、小金龙这几年也蒸蒸日上,两家重组,谁听谁的?谁重组谁?这也就导致了“福厦之争”的必然。

  剪不断、理还乱的股权关系加剧了冲突

  6月11日,福建省政府召开汽车工业专题会议,省长习近平以及几位主管副省长等都出席了,这样的会已经不止一次了。习近平说:“像这样就一个产业工作多次开专题会,在省内是不多的。”

  会议明确了福建汽车工业“不进则退”,再次强调了调整省内汽车产业结构,做大做强的观点。对于福厦之间的矛盾,会议提出,要从战略高度看清福厦汽车工业联合重组的重要性,切实搞好两大股东间的团结。

  但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当事人称,有关部门没有明确说法,福厦间的矛盾难以解决。省政府主要领导也承认,当初要求福厦联合重组,福汽是主动的,厦门方面开始并不同意。尽管福汽进入厦汽,获得17%股份成为第一股东,但矛盾的隐患却始终存在。在6月份董事会争执前,3月18日的董事会上,厦国投方面的董事(包括现任总经理)对厦汽采取先配股后增发的融资思路和方案投了弃权票和反对票。而这个举动离福汽入主厦汽也就半年时间。虽然最终议案在会上的表决为6票同意、1票弃权、2票反对,获得通过,但谁都能看得明白,就目前厦汽主要股东股权太均衡的状况,“福厦之争”从其表面看将是一场股权之争。

  巧合的是,7月2日,厦门方面拍卖厦汽股份中原厦门远华持有的7.09%股份,一个看似很平常的事,引出了一场小小的风波。记者注意到有媒体称,此次拍卖,厦国投非常想得到远华的那一部分股份,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让港商陈金财给搅了,5350万元抢下了远华的股份。事后,厦国投认为媒体的说法没有依据,他们根本不会也不可能操纵此次拍卖。但与此同时,福汽方面也有人称,此次拍卖让人疑惑,7月2日拍卖,身为董事长的凌玉章前一天晚上才知道。

  事到如此,其实“福厦之争”已经演变成一场股权之争了。这句话可能当事人双方都不爱听,可我们从“福厦之争”的历史原因分析中可以得出,在厦汽股份当前的股权关系下,既然政府不想明确说了算,那就只能是股权说了算。

  我们来看福汽入主厦汽前,厦汽主要股比分布情况:第一大股东为厦门市财政局,占29.68%;然后是力又实业(深圳)有限公司,占10.8%,厦门远华电子有限公司占7.09%。2001年9月29日,厦门市财政局授权福汽为厦汽17%股权的全权股东代表后,主要股比变化为,第一大股东福汽占17%,第二大股东厦国投占12.68%。如此情况下,明眼人一看就会产生联想,福厦之间谁竞拍到了厦门远华7.09%的股份,谁就能在争斗中占据主动权。

  有媒体分析,陈金财的介入是因为陈是厦门小金龙的股东(其在小金龙占40%的股份),作为小金龙大股东的厦汽由于“忙于权力争夺而监督不力”导致了小金龙上半年利润下滑。陈不愿看到大股东内部出现混乱影响其利益。对此,小金龙方面出面澄清,否认了小金龙效益下滑的说法。厦汽方面也对“权力争夺”提出了反对意见。但无论如何,陈金财的出现,以其与厦汽的特殊关系,更加深了厦汽内部股权之争的复杂性。甚至在有些人看来,未来“福厦之争”,陈金财是个关键人物。

  剪不断、理还乱的股权问题,加上一个神秘的陈金财,是“福厦之争”越来越复杂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束纷争最终谁说了算

  从一般道理上讲,福厦之间谁也不想就这么争下去。去年11月30日,凌玉章在福汽入主厦汽、当选厦汽董事长后的第一次厦汽职工大会上,就明确作出承诺:“省汽入主厦汽,决不是为了一己的私利,也不是为了贪图虚名,而是肩负着省委、省政府赋予的振兴福建汽车工业的历史使命,整合全省行业资源,把福建汽车做大做强。”他还说:“省汽进入厦汽,将一切以上市公司的整体利益为重……。”据了解,凌玉章的这番讲话,当时在厦汽股东和职工中反响十分良好。

  但是,必须看到,福汽的进入,本身就意味着厦汽原有利益格局的变化。从人事上说,原来的董事长是林小雄,现在变成了凌玉章,在董事会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人物变了。从发展思路言,厦汽从此将在全省汽车工业发展的大框架下经营,而不仅仅就是大、小金龙。

  一句话,当事双方即使表面相安无事,碰到实际问题,矛盾是躲不过去的。

  “福厦之争”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甚至像有人说的那样,从开始考虑福厦汽车工业重组那一天起,矛盾就一直存在着。许多业内人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想找到解决矛盾的办法。有的说,福汽是否可以更多地考虑厦国投的利益;有的认为,厦国投作为一个股东应该服从董事会的决议;有的则指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存在矛盾不可怕,可以一件一件地去解决……

  记者以为,“福厦之争”其实是汽车工业联合重组过程中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看业内已有的联合重组,几乎都是强弱间的联合重组。以东南汽车为代表的福州汽车工业,以“大、小金龙”为主体的厦门汽车工业,目前都处于良好的发展阶段。福厦联合重组可谓强强间的联合重组,加上复杂的股权关系,如何搞好联合重组,目前汽车行业中尚无先例。记者在福建省政府6月11日召开的汽车工业发展专题会的纪要中看到,有关领导也只是原则性地提到,福汽和厦国投要统一认识,从战略高度看清福厦汽车工业联合重组的重要性,搞好两大股东团结等等,还是没有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办法。

  但是也有专家指出,解决“福厦之争”并不难。他们的依据是:

  既然省政府认为福厦汽车工业联合重组有利于实现全省汽车行业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合发展,那么解决“福厦之争”的目标已经非常明确。

  既然省政府已表示联合重组方案是各有关部门及省汽集团多次认证,并经省政府审定后实施,那么,解决“福厦之争”的关键也应该十分清晰了。

  既然厦汽股份中福汽与厦国投的股份都是国有股,那么,解决“福厦之争”的方法也应该很简单。

  看得出来,这种观点其实就是要省政府最终旗帜鲜明地站出来,指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记者不想对这些观点发表任何意见,但由此想起了柳州五菱进入上汽集团的例子。重组前,柳州五菱没有福州、厦门两地汽车工业那么火,小日子也算过得不错。但当地政府从汽车工业全国、全球竞争的角度出发,拿出了柳州五菱50.1%的股份划拨给了上汽,使柳州五菱不仅有了上汽集团这个靠山,而且还有了美国通用的支持。反过来看福厦重组,当今天福建省的整体利益已经明确,局部的矛盾渐渐尖锐的时候,省政府有关部门如果想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既不“拉郎配”,又能体现经济利益关系,是不是可以从柳州的例子得到些启发呢?(本报记者吴迎秋)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