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热销车型不加价买不到 到底是谁在挣紧俏的钱?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10月23日 11:05  北京青年报汽车时代

  从3000到80000 买新车要加价

  “今年真是邪了,想买的车都要排队等。”一位购车者苦恼地说。像福美莱、波罗宝来……只要是新车就得排队等。像福美莱,连专卖店的工作人员都发愁搞不到车,想买车不仅要等上个把月,而且还要交上万元订金,没别的原因,就是产量少,买的人多,实在是供不应求,没办法,只能等。但记者最近在采访中却发现,如果你肯加钱,这些紧俏车甭说个把月,连一天都不用等就能提车……

  专卖店里等4个月 展场内却有现货销售

  记者在汽车交易市场内的福美莱专卖店里看到放在展示车风挡玻璃里的告示,上面写到:福美莱订金2万,2003年3月提车。算下来,从现在交了2万元订金排队等车,要过4个月才能见到车。工作人员也很无奈地说:“我们也没办法,现在还欠着好多车呢。”但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就在同一市场内,展场内摆着一辆尊贵级福美莱,也是前风挡玻璃的位置上,一张白纸上赫然写着“现货销售”4个字。看到记者盯着看车,一个略带外地口音的小伙子很殷勤地凑过来问:“想要什么车呀?福美莱马上能提车。”

  为什么专卖店里没车,而眼前就有现车?听着小伙子的话音儿,记者联想到车虫车贩子,也许车不是正道来的?小伙子看记者怀疑的神情,很不以为然,他请记者到他公司去谈。离开车,到了一个很显然是租赁柜台的房间里,另一位经理模样的人正在打电话,小伙子告诉经理有人要买福美莱。当记者对他们的车表示怀疑时,经理乐了,说:“您放心,我这儿都是经销商那儿来的车,提车就是到经销商那儿提,钱也是给他们,发票绝对有保证!”“可是经销商那里没车呀?”记者问。经理回答:“那是对您,我们去就有车。”

  话到此,显然车是没问题,但为什么有现车专卖店不卖给客户,而一定要倒手给别人卖呢?

  趁着紧俏加价卖车 这是公开的秘密

  当确定记者要买福美莱之后,经理提出车价要加8000元,而且另外要付运费1500元,算下来,一辆福美莱现车要比预订多付9500元,将近1万元。小伙子很实在地说:“其实这钱也不是我们加的,现在车好卖,经销商要是明着加价,厂家不干,我们做,两家分钱,我们挣的不多。”“加出的钱有发票吗?”“有啊,我们能开装饰票。”经理这样回答。记者再问到哪里提车,经理保证道:“北京有三家经销商,肯定带您去其中一家,钱我们不过手,您都交给他们,不见车不交钱,这您还不放心?!”

  走出市场,记者随即拨通了福美莱在北京地区市场负责人的电话,据他介绍,厂家严格禁止特约经销商加价卖车,一经发现,会有各种措施对特约经销商进行处罚。对于现在市场何以出现加价车,他还不知道。

  尽管厂家专门负责市场的人不知道有加价,但像福美莱这样的加价车在市场上并不是唯一。9月刚买到POLO自动挡车的于先生多花了一万元,而且还是在等了一个月的时间后才拿到车。经销商告诉他加价的理由是:从代理商那里出来车已经就加钱了。一位曾经做过“拼缝儿”的人这样对记者说:“趁着紧俏加价卖车,这是圈里公开的秘密。谁都知道这样挣钱呀!”他透露,早在2000年年初,奥迪上市不久,2.8排量的车最高曾经加过8万元。广州本田加价2万元,赛欧加过8000元,宝来加过至少1.5万元。

  有时候经销商会“制造”缺货 争取在加价和订金中得利

  做过专卖店的一位先生接受采访时要求不透露他的真实姓名。他向记者讲述了特约经销商怎样利用供不应求得利的内幕:

  对于刚刚上市的新车,一旦货源紧张,厂家要求特约经销商提供预订客户的名单,特约经销商都会要消费者交订金,少则几千,多则上万。特约经销商把这些消费者的资料传到厂家,厂家会按时交车,但特约经销商给客户的时间不一定是厂家交车的时间,一般都要错后或延迟,经销商利用拿到车和交给客户的时间差来多挣加价。比如一辆新车,厂家可以两个星期交货,但特约经销商给客户是一个月之后,这样,该车的市场缺货周期延长,市场的“胃口”吊起来了,特约经销商的“生意”更好做。而特约经销商自己是不出面的,都是交给“车贩子”,也就是“车虫儿”们去做。加价的钱按四六分成,贩子拿4,特约经销商拿6。

  特约经销商不仅能从加价中得利,在订金中也能捞到好处。有的汽车厂家不收取订金,只要客户资料。但经销商在收取订金后,作为车款交到厂家,既减少自己的流动资金压力,也可以多提车,为卖加价车储备货源。一辆客户预订金2万,10个客户的订金就是一辆车的全款,早拿到车卖出去的加价就是纯利,而且毫无风险。这就意味着,如果一辆车加价1万元,特约经销商可以从一份订金中获利6000元。这样,后面补前面,中间加价车卖得越多,客户等候的时间就越长,自然显得车更加供不应求了。

  业内人士认为:出现加价车是市场调节的一种表现,供不应求,必然有黑市出现,供大于求,必然有压价出现,关键是如何管理,厂家对产品价格、销售渠道的控制,还有对市场信息的有效获取。如果放任市场的加价存在,在中国加入世贸“兵临城下”的进程中,不输在产品上,也会输在市场营销上。(西泠)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