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消费者每年的养车费用中,保险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随着明年车险的全面市场化,未来的车险市场变化和影响似乎更加备受关注。保险市场能否真正迎来市场化的春天?消费者是否能够真正从竞争中获益?车险改革究竟能给汽车市场带来什么?
市场反应:内热外冷
长期以来国内的车险市场很不规范,高额回扣、压单、埋单等普遍的无序、混乱现象造成了车险及保险公司的信任危机,这其中给投保人印象最深的则是尴尬的“理赔难”及日久生成的“承保理赔两张脸”。因此,长期以来消费者对国内的车险现状一直多有怨言,盼望车险市场能规范完善;同时随着国内保险市场的逐步开放,国外保险巨头也对国内的保险市场虎视眈眈。在内外交困的压力下,国内的车险业的市场化不但大势所趋,更显得非常急迫。
目前国内的车险市场主要由中保、平安、太平洋、华泰4家公司竞争。一些车险“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各保险公司在车险条款、费率及代理商佣金上,基本上差别不大,主要的差别在于出险后的理赔上,如事故处理的快慢、定损制度的合理性、理赔手续的繁简等。作为经营实体,各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底线”,各自的具体条款和费率也将“相互参照”,实际差别不会太大,车险市场化,车险行业不会自己“乱了分寸”。
虽然保险市场已经向外资开放,但“本地化”又是一大门坎,外资保险公司短时期内很难涉足车险市场,因此,车险市场很难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近一两年,各大公司都在进行市场化准备,某些公司已经着手制定某些与国际接轨的服务举措,例如将要推出的“互换卡”制度、快速处理机制等正是借鉴国际先进的服务理念后逐步地与国际接轨。
前景预测:重在服务
车险市场化也打开了人们的想象空间,有人预计,车险市场化后,将引发车险的恶性竞争,正如今年在深圳、广州车险市场化试点一样。然而,综观国内车险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车险市场化后,很难出现恶性竞争的局面。
由于道路、能源、环保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在资源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单纯的费率竞争或价格竞争,结果只能是消费者得利而车险业却“两败俱伤”。不但广州、深圳今年车险的试点是最后的写照,近两年来的汽车价格竞争的结局也是最好的佐证。
车险市场有一个“保费和服务成正比”的定律,未来车险市场的竞争主要表现在服务上,各保险公司的车险服务会更细化更完善,但这将增加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作为需要赢利和积累的经营实体,由于自身实力的限制,保险公司要想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很难大打“费率牌”和“价格牌”。
明年车险放开后,短时期内市场也可能出现混乱和无序。但即使发生降低费率、提高佣金的恶性竞争,由于市场自身的调节功能(对手的跟进、市场地位的转变等),这种混乱和无序只能是短暂的。
而实际上,正如当年汽车价格放开一样,行业内反对车险市场化的声音一直就存在,而且很强大。部分“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整个行业发展现状的制约,车险费率市场化应该循序渐进有一个过程,所谓的市场化应是一系列的市场化,并不是简单的费率的高低和佣金的多少,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其自身市场规律,车保险行业同样如此。
服务水平:短期难变
许多消费者认为,车险市场化后,保险公司将提供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提高理赔办事效率,理赔难也将得到解决,保险公司和消费者将实行双向选择,保险公司可以对不同的消费者“区别对待”等等。调查却表明,消费者所期盼的优质服务短时期内可能难以实现:由于行业现状制约,车主在投保时仍很难真正了解保险公司的服务差别;受利益驱动,车险代理商往往也会误导投保人,因此,理赔难的彻底解决仍须假以时日。不过,随着我国保险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家保险公司在经营管理上必将各具特色,差别将日趋明显。
(本报记者孙振杰 特约记者杨锁民)
《京华时报》(2002年12月3日第B34版)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