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对接”:
迈出了扎实的第一步
又临辞旧迎新日,中国汽车业该不该推杯换盏,好好庆贺一番呢?
从数字看2002年的中国汽车,确实不平凡。
这一年,中国汽车产量将超过300万辆。从0—100万辆,中国汽车用了39年的时间;从100万到200万,中国汽车用了8年的时光,而从200万到300万,中国汽车只花了2年的时间。
这一年,中国车市持续旺盛。前11个月,世界车市普遍低迷,中国车市的容量却扩大了40%多。轿车、客车、重型车销量的迅速攀升,使中国市场独领风骚,成为今年世界增长最快的车市。
这一年,国内汽车生产商效益好得惊人,东风汽车公司近日透露,集团预期今年税前利润将达60亿元。相对于去年的25亿元利润,涨幅之高令人咋舌。东风并不是一花独放,一汽、上汽等国内其他汽车企业,同样是“涨势喜人”。
这一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第一年。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汽车业能有这样的成就,值得称赞,但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汽车已经强大到能抵制外国汽车的冲击呢?答案是否定的。
原因一:这些成绩毕竟是在相对较高的关税和进口配额双重保护下获得的。2002年,国家通过制定整车和零部件配额比例、控制许可证投放时间等手段,控制了进口车进入市场的数量和时间,这一方面减小了冲击力度,另一方面也使国内生产商充分享受到降低关税的好处。
原因二:这一年美元兑欧元和日元的汇率持续走低,导致日本车和欧洲车价格上扬,丧失了价格优势。同时,不少地方对国产车消费依旧保留了很多保护性的政策,使国内汽车业收获不少。
原因三:中国汽车业的竞争力在今年并没有明显的增强。对外经贸大学近日发布的《中国履行入世承诺评估报告》说,高增长并不是中国汽车实力增强的表现,目前,中国汽车工业仍是以外资为主并控制的产业,利益分配要取决于外资。民族资本所控制的企业依然缺乏自主开发能力,不能通过知识和科技赚钱,不能在国际市场上参与决策,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今年,许多国产轿车厂家还过于看重短期利益,走上了CKD、SKD的道路。
原因还在于:国内汽车业管理缺位现象依旧严重,企业学习创新能力不高;企业与国家、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尚未完全理顺;轿车企业的生产效率与国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企业生存发展不是依赖现代企业制度及其能力,而是依赖管理者个人威信和能力。
一句话,中国汽车目前仍不具备与外国车平等竞争的实力。
2002年对中国汽车的意义在于:初步做大了市场;初步完成了与世界汽车的“对接”;在做大做强中国汽车业的长征路上,迈出了扎实的第一步。紧接这一步,中国汽车将跨出关键而艰难的一步:保证企业得到自主持续发展。这一步能否走好,将决定中国汽车的命运和前途。
因此,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如果沾沾自喜于高速增长的数字、陶醉于现在火爆旺销的车市,等到市场完全放开时,吃苦果的将是中国汽车业自己。
做大做强
还需要长期静心修炼
中国汽车,该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一句问话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中国汽车与跨国公司的差距,究竟在哪里?二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全面开放的局面下,如何提高竞争力?
许多人认为,中国汽车与跨国公司的差距无非是技术、工艺方面,中国只要有新车的研发能力,就会屹立在世界汽车之林。专家却认为,中国汽车与世界的差距不仅仅是技术研发一项,跨国公司之所以有很强的竞争力,更重要的在于它强大的“综合素质”。汽车产业总体属技术成熟的产业,技术并非发展的首要瓶颈,中国企业,如果有良好的管理制度、营销服务网络、采购体系和融资渠道,还有宽松的创业和竞争环境,那么它在市场上完全有强劲的竞争力。
中国汽车与跨国公司的差距,在于综合素质的全面欠缺。一汽集团总经理竺延风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相同的观点。他指出,未来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靠三大要素:体系能力、品牌和新标准。
所谓体系,包括企业的规划体系、采购体系、销售体系、研发体系、金融支持体系、物流体系等等,体系能力就是指通过各体系间的配合,以达到最大可能利用和控制资源的目的。体系能力就是企业综合素质的体现。至于标准,就是指企业不断创新,通过制造新标准,引领新潮流,占有市场。
竺延风认为,中国汽车要缩小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就要培育企业的体系能力,创立品牌,追求不断进步的标准。
目标已确定,那么,在现有的格局下,中国汽车到底该如何做呢?中国汽车的发展策略又是什么呢?
现实表明,在与国际资本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情况下,中国汽车要达到目标,就要处理好利用外资和自主发展的关系。处理得不好,伤害了外资,就割断了中国与国际汽车业的联系;伤害了自主发展,又会断送中国自己确立的目标,失去做强做大的机会。
专家认为,在利用外资上有高低2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通过外资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扩大就业;增加政府税收;提高产品技术和制造工艺;降低能耗、减少污染。
第二个层次是:通过外资把汽车工业提升为重要产业。等量资本可以获得等量效益。中资企业不仅能够参与汽车制造,而且能够自主决策制造;能够具有自主开发能力,通过知识和科技赚钱;能在国际市场上参与决策,获取市场份额。
中国的国情要求中国汽车业在利用外资上,必须达到第二个层次。而现阶段,中国在利用外资上就处于第一层次。对跨国公司来说,他们更希望中国汽车只停留在第一层次上,激烈的竞争使他们不愿意看到又一个强敌崛起。与跨国公司既合作又竞争,保持一种平衡,将成为中国汽车未来数十年内极其重要的任务。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机遇总与挑战结伴而行,为了长远的目标,中国汽车业必须冷静,负重而行。所以,竺延风说,不兴奋、不浮躁、不抱怨,要耐住寂寞20年,埋头苦干20年。
20年后再回首,中国汽车能不能弹冠相庆,就要依靠汽车界的仁人志士,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
(本报记者俞清木)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