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改革决不是车险费率的“自由化”,而是车险市场制度性的改革,中国保监会将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打击拒不执行报备条款费率、欺骗误导消费者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本报记者刘伯饶 通讯员黄海晖 黄忠良
备受瞩目的车险改革将于2003年1月1日启动。中国保监会负责人日前一再强调,车险改革决不是车险费率的“自由化”,更不是单纯的车险降费,而是车险市场制度性的、全面的改革,各保险公司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杀价竞争,要爱护车险市场,共同推动中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车险改革是制度性创新
12月16日,中国保监会在广东南海召开了车险管理制度改革工作会议,这次会议被誉为是一次“里程碑式”的会议。即将启动的车险改革实质上是把条款、费率的制定由政府行为转变为企业行为,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停止统颁条款;把条款、费率的制定权交给各保险公司,由保险总公司负责,报保监会审批;保险公司各分支机构经总公司授权,可对条款、费率进行微调,报所在地保监办审批;经审批后的条款、费率须向社会公布后方可使用。
机动车辆保险在我国财产保险保费收入中占有60%以上的比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统一的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使不同风险、不同地区的消费者支付同样的保险费,不仅缺乏科学性,而且限制了保险公司开发新险种的积极性。随着中国加入WTO,市场要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12月6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自主制定车险改革方案率先获得中国保监会批准。据悉,中国人保新的车险条款体系有8个主条款和11个附加条款,这是在提取业务数据近4500万条,导入非寿险精算技术后设计出来的,体现了差异化和个性化。总的来说,保险公司对低风险客户的保费做了相应下降,对高风险客户的保费做了适度上调,安全驾驶者将得到更多实惠。
去年广东进行车险费率改革试点,当时由于条款是统一的,费率改革的结果是各保险公司大打价格战。业内人士认为,明年开始的车险改革,不只是价格的竞争,更是产品的种类、功能和服务等方面的比拼。
有关专家认为,车险改革顺应了中国加入WTO后保险市场的发展方向,是一项制度性创新,有利于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车险保障需求,也有利于中国保险市场的长远发展。
广东车险难打价格战
去年10月1日,广东率先进行车险费率改革试点,车险费率由各保险公司自主制订。有的保险公司为了抢市场、争规模,率先大幅下调费率。其它保险公司也竞相削价,还暗中以违规手段向代理商支付高额回扣,争夺客源。广东车险市场一度陷入价格战,造成各个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下降,利润下降。
人们在问:明年广东保险市场还打价格战吗?业内人士说,广东车险市场已进行了价格调整,明年不会再盲目地掀起降价大战,相反会更注重条款的差异化和服务的创新。
据了解,明年中国人保车险费率水平在广东车险市场上略为偏高,而与自己现行的车险费率相比,则基本持平。平安保险聘请了具有国际背景的精算师,打造个性化的产品,科学量化风险,避免非理性的价格战,凸现平安差异化的服务优势。
在车险改革中,保险公司力求按市场和客户不同需求,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和量体裁衣式的产品。比如,中国人保制定出家庭自用汽车保险条款,体现了对私家车的照顾,一些原来不可保的内容进入了理赔范围。以前,消费者想要保障玻璃破损,只能购买单独的玻璃损失附加险,而在新条款中,玻璃破损加入了主险的理赔范围。原来属于除外责任的自燃,中国人保也放进了主险的理赔范围。此外,还增加了车身划痕损失险、特约救助险等附加险。
平安保险引入了12项费率系数,实现了风险的完全量化,调整后的费率体现从人、从车、从地域等12个因素,保费则在基准保费基础上上下浮动。此外,平安保险还推出许多创新。
加大监管力度打击违规行为
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冯晓增在全国车险管理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车险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是要有利于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有利于维护保险经营者的利益,有利于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有利于推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因此,保险监管部门和保险公司要共同努力,搞好这次改革。
据了解,中国保监会将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打击拒不执行报备条款费率、欺骗误导消费者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借改革之机扰乱市场秩序的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
中国保监会也提示消费者,在购买车险产品时,应认真了解自己的权利、义务,防止受到误导,引起纠纷,给自己带来损失。也请广大消费者监督保险公司执行车险条款费率的行为。
《人民日报.华南新闻》(2002年12月25日第三版)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