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各公司车险价格竞争肯定有 但不会出现恶性降价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12月31日 10:19  经济参考报

  2003年1月1日转眼就要到了,各家保险公司自行制订的车险条款及费率均已准备停当,站在起跑线上,就等时间一到,便冲进新年的车险市场,好一派热闹景象。

  但在热闹背后,不少业内人士担心:这次车险改革会不会出现在2001年广东车险改革试点中闹得纷纷扰扰的恶性价格竞争?车险市场会否失序?

  记者在采访中得出的结论是各公司之间的价格竞争肯定有,但是不会出现大面积的恶性降价,车险价格大战很难打起来;但是财险市场不规范的状况并不会随着车险改革就迅速消失,由于当前营销体制的局限,车险市场失序的隐忧依然存在。

  既然这次车险改革是费率市场化改革,自然会有价格竞争。良性价格竞争能给消费者带来实惠,然而为了抢夺市场而低于成本的恶性价格竞争只会破坏市场秩序。这是2001年广东的车险改革试验带给人们的教训。

  2001年10月,广东率先在全国进行放开车辆保险费率改革的试点。当时,一些规模较小的保险公司发起价格战,车险市场的竞争达到白热化,各保险公司违规以高回扣、高手续费拼抢市场,使车险市场陷入混乱,以致一些保险公司在车险上亏本。

  有2001年广东车险市场混乱的教训以后,保险公司在这次车险改革中表现得十分审慎。占车险市场份额达74.3%的“老大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强调:“车险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非寿险市场乃至整个保险市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保表示,其车险费率条款体系“考虑了平稳过渡的原则,避免给市场造成较大的冲击”。平安保险公司也早在11月就表示,市场“竞争必将由以往的低层面的价格竞争转向更高层次的服务与品牌竞争”。而在2001年价格战中引人注目的车险后起之秀——华泰财产保险公司也表示:“这次获批的华泰机动车辆综合险条款在内容上变动不大,主要是为了保障市场的稳定和消费者对汽车保险条款的有效了解。”

  这项自2001年就开始酝酿的改革的重要性不只因为车险的保费收入占我国财险市场保费收入的60%以上,还因为它意味着中国保险业费率市场化拉开了大幕。因此,在保险公司“审慎”的同时,保监会对此次车险改革也很重视。不久前,保监会发布第41号公告,提示消费者“机动车辆保险的售后服务与产品本身一样重要”,提醒消费者考虑价格的同时还要注意保险公司的服务和信誉。鉴于2001年的经验教训,再加上车险本身就是保险监管最严格的部分,保监会把关将会很严。各公司迟迟才正式公布详细的新车险条款费率,其谨慎的态度可见一斑。车险费率改革的实质就是保险公司依照客户的风险程度设置差别化的条款费率。市场放开之后,车险产品品种迅速增加,这也是对保险监管的考验。

  除了保险公司的审慎和保监会的把关之外,相对于2001年试点时仅仅放开费率,此次的车险改革中对车险条款也进行了改革。随着保险公司承担责任的不同,投保人需要缴纳的保费也将高低不一。因此此次车险改革并不等于“降保险费率”。事实上,从各保险公司公布的改革方案来看,一些高风险车辆比如营运车辆的费率反而升了不少。据悉,此次车险改革中,不少公司的价格是在详尽的风险评估和精算考察之后制定的。平安保险公司聘请了国际知名精算师制定了该公司制作的国内第一份关于广东地区完整的车险精算费率表。华泰保险公司的外资股东ACE保险集团的车险和精算专业人员也为华泰新费率的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持。这是2001年广东的车险改革试点中没有的。

  但不可否认,车险市场可能导致恶性价格竞争的不稳定因素还是存在的。长期以来,车险客户源掌握在汽车经销商等中介机构手中,而且中国保户大多依赖中介机构而不是直接到保险公司购买车险。在这种体制下,保险公司降低费率后中介机构的利益受损,新费率会遭到抵制。保险公司为防止客户流失,往往私下违规退费、高额返还,而这一痼疾是以费率市场化为主的车险改革所无法完全治愈的。

  虽然这次各大公司的车险费率有精算力量做后盾,但总体来说我国财产保险精算力量是缺乏的。而且许多公司车险的历史数据缺乏。只有一两家历史数据比较齐全,但由于没有行业共享的机制,其它财险公司根本无法获得。这些缺陷短期内无法得到克服,这也是此次车险费率改革的一处硬伤。

  不过,市场化将要迈出第一步。消费者将感受到车险更加公平了,风险低的车主面对的将是低保费。而且由于竞争,各保险公司都将推出个性化的服务和附加险。明年人保将在全国范围实行“异地出险、就地理赔”服务,推广事故车辆计算机定损系统和互碰赔案快速处理办法。平安将推出了代步车费用附加保险,车辆发生事故后,保险公司将提供一辆车供您代步;他们还将推出他人恶意行为损失附加险,如遇到像小孩子淘气损坏车辆这样以前不在理赔范围的情况,车主可以在这个险种中得到补偿。(作者:赵江山)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