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引入新竞争机制--新一轮汽车投资热未必是坏事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11日 10:02  经济参考报

  去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出乎绝大多数人的预料,大小汽车厂商因此赚得盆满钵满。快速增长的市场与巨大的赢利空间,也引得各类汽车项目接踵而至,新一轮汽车投资热再度兴起。

  于是,有汽车行业政府主管官员警告说,要警惕新一轮汽车投资热,要控制汽车项目,防止出现新的“散、乱、差”,以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控制住的大好局面再度失控。

  但记者认为,新一轮投资热的兴起其实并没有他说的那么可怕,从某种意义上说,未必是一件坏事。

  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记者认为,在现有条件下,没有新的投资者进入这个“围城”,中国汽车工业不可能由大变强。去年出现的汽车市场“井喷”掩盖了许多矛盾。客观地讲,去年中国汽车市场拼的是资源,谁能多造车谁就是老大。由于市场的高速增长,许多产品的产能跟不上,年产1万多辆与年产30万辆的汽车厂统统赢利,都有钱可赚,这说明汽车行业没有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行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并没有真正完成。去年汽车工业形势一片大好,完全是市场的作用,并非汽车企业内部有了什么大的长进,或者其市场竞争能力有明显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去年中国汽车市场没有真正的竞争,或者说竞争才刚刚开始。

  其次,新一轮投资热所花的钱绝大部分并不是国家财政投资,这是区别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汽车投资热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新上的汽车项目主要集中在汽车厂的改建、扩建上,另外一些新项目也是民营资本在进入。新的汽车改扩建项目,如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广州本田、上海通用、奇瑞汽车等扩大生产能力,用的都是自己的利润,即赚来的钱再投入,利滚利,无可厚非;另外,在重型车、客车、微型轿车行业,进入者多是民营企业或上市公司,如德隆控股的湘火炬、上市公司北汽福田等进军重型车市场,民营企业长城汽车、曙光车桥进入客车领域,比亚迪等杀入微型轿车行业,都不是国有资本投入,这与以往汽车投资热时国家投钱不可同日而语。

  记者过去多次谈到,要使中国汽车工业大到强,首要的一条是要引入竞争机制,改变汽车工业的投资主体,使投资主体多元化,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竞争,新一轮汽车投资热正是向这方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其何过之有?

  中国汽车工业搞了这么多年一直搞不好,记者认为,关键是政府不该管的事管得太多,该管的事没有管好,用流行的一句话说就是“越位和不到位”。

  所谓“越位”,就是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政府本来是一个管理者,但经常以投资者的名义出现,“市长工程”、“一号工程”就属于这一类,投了钱又怕蚀了本,于是拼命地扶持,越扶持离市场经济的轨道越远,企业是越来越搞不好。

  所谓“不到位”,就是没有为汽车工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比如,汽车行业至今也没有一个真正公开、公正的市场准入机制,哪个项目能上,哪个项目不能上?谁能上,谁不能上?不是市场说了算,更多地是靠公关,谁攻得下来,谁就能抢这块肥肉。进入之后,在“围城”里千方百计地阻止别人再进来,以分享垄断利润。在汽车行业“围城”里,也没有优胜劣汰的机制,比如生产环节的型式认证制度、销售环节的汽车消费政策、售后环节的汽车召回制度,有的搞了5年,有的搞了8年,迟迟没见出台,结果是在中国汽车行业只有进入者,没有出局者。

  据说,政府有关部门目前正在准备出台新的汽车投资政策,但愿这次能利用汽车市场高速成长的契机,在引入新的投资者的同时,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环境,真正做到“到位而不缺位”,而不是动不动就给新的汽车投资热扣上一顶“散、乱、差”的“帽子”。

  (作者:孙勇)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