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2002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伴随着销售热的是新一轮的“造车热”:原有的汽车生产企业纷纷扩大生产能力,原来3万辆规模的要上10万辆,原来10万辆的要发展到二三十万辆,规划50万辆以上的企业已不下5家;一些原来面临倒闭、甚至已是零产量的企业又都死灰复燃,欲重振雄风;从来没有搞过汽车的地方和企业,也要抓住汽车腾飞的契机上汽车项目。
据初步估算,到2005年,我国汽车工业的生产能力将增加到1000万辆以上,而到2005年时市场的需求量将达到500万辆。因此,各大汽车生产企业不约而同地制定了要在2003年扩大产能、产销翻番的目标。
与此同时,消费者日益膨胀的购车热情和造汽车带来的暴利,引来了更多人的垂涎,一场新的汽车投资热风起云涌。在新一轮的造车运动中,上新车型几乎成为共同的选择,目标也均指向新的增长点——私人轿车市场。从2003年刚刚过去的两个多月的情况看,平均每周都有新车型面世。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曾庆洪
新一轮投资有空间,也有风险
汽车是大投入大产出的行业,对开发、规模、服务、配套的要求都很高。应该说目前在国内投资汽车有有利的因素:第一,目前我国的汽车工业还有几年保护期,外国公司尚未大批进入,因此在这段过渡期内国内汽车工业受到的冲击还比较小,投资尚有空间。第二,目前国内配套企业已经慢慢成熟,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增强,这为高速成长的市场提供了发展前提,汽车产业的投资前景看好。正如大家看到的,去年广本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将产能提高到了12万辆。
但是也必须看到,对汽车产业贸然投资也有不利的一面:第一,投资风险比较大。汽车投资以前是由产业政策来控制的,政策对产业投资有导向作用,但将来起主要作用的将是市场,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没有开发能力,没有技术的企业将会被淘汰。第二,没有好的车型的企业也将被淘汰。第三,新一轮投资的汽车企业利润率不会再像以前那么高了,例如现在有的微车利润仅仅只有几百块钱,再形不成规模,几乎很难保持企业的长期运转,所以一些投资商也要看得清楚一点。
我的建议是,在新一轮的投资中不能再走老路,不能再重复政策导向型的思路,而是要靠市场,新建投资项目和扩大生产规模,要以市场需求为前提。
全国人大代表、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卫东
新一轮投资有待市场检验
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断升温,一些地方开始了新一轮的汽车投资热,如北汽现代合资兴建年产20万辆的轿车生产厂,在广州由三方合资合作兴建年产5万辆轿车出口基地等,这些汽车合作投资项目协议,是在中国加入WTO不到半年签订的。与此同时,继2001年9月,投资500亿元、号称“亚洲第一”的上海国际汽车城全面开工建设之后,2002年北京又宣布,将举全市之力,用8年时间,投资过百亿,在京郊顺义建汽车城等……各省市对发展汽车工业均表现出强烈兴趣。综合分析这些信息,主观上看,是国内潜在的巨大市场需求使然,对于2005年后全面开放国内轿车市场、阻挡进口车的冲击具有积极意义,但客观现实如何,还有待市场检验。
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尹家绪
并不是所有人做汽车都能做好
应该说,现在是汽车行业的一个大好春天,但是在投资过程中,仍然需要冷静分析。不是任何车都是消费者需要的。同时也要适应国家的政策法规需要,节能、安全、环保。现在很多国有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原来不搞汽车的,纷纷转过头来搞汽车,虽然中国现在购买力旺盛,但是随着国家政策法规的实施和管理的增强,尤其是市场管理的增强,对汽车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了。消费者对汽车的质量、性能等,期望也将提高。不光希望拿钱买到产品,还希望能得到服务上的回报和质量上的保证。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人做汽车,都能做得好。
全国人大代表、长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建新
投资在一定的重复上是需要的
国家以前对汽车的投资是进行限制的,对汽车行业是进行保护的,这样不利于这个行业的整体发展。彩电和家电的发展证明,投资在一定的重复上是需要的,因为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只有竞争才有利于发展。
与此同时,后来者不一定就落后。中国家电行业有100多条装配线,TCL等名牌就是踩着最后的门槛进来的,但发展却特别快。
全国人大代表、丹东曙光车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进巅
新一轮汽车投资是双刃剑
由于汽车市场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因此必然会吸引到新的投资,中国汽车工业新的投资热不可避免,这是当前最为引人注目的话题之一。
总的来看,新一轮投资热有这么几个特点:首先是跨国公司纷纷加大了对中国汽车业的投资力度,与中国汽车企业加深了合作力度;其次是,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三大集团和六、七家骨干企业都加大了投资规模,几乎每一个大型汽车集团都制定了自己“做大做强”的投资发展规划;第三是,尽管国家三令五申不得重复建设,但除了甘肃、宁夏、西藏等省区外,几乎所有省市都表示决不放弃汽车工业。应该说,我国汽车工业现在还处在早期的发展阶段,市场需求巨大,汽车工业对其他产业的拉动效应,以及不少省市以较少投资取得良好效益的范例,都使得地方决策者们在权衡再三之后仍然支持本地的汽车工业;第四是企业一厢情愿的市场分析,这是许多企业最容易走进的误区,他们往往根据当前自己产品的良好效益就会产生扩大投资的愿望,但却缺乏对国内外市场情报信息的更广泛更充分的研究,而这往往又恰好与地方政府扶植本地汽车业的想法不谋而合,重复建设很难避免。
总之,新一轮的汽车投资热已经形成,它在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必然会造成重复建设,产生负面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一汽集团公司总经理竺延风
新投资应立足企业自身实际
朱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搞好钢铁、汽车、建材等行业发展的规划和调整,防止盲目发展和无序竞争。”可谓一语中的。近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个别企业也存在着战略不明确、缺乏整体发展规划、盲目上项目、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就要突破战略规划和结构调整这道坎,立足企业自身实际,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和客观经济形势要求的战略规划,调整好自身的产品结构、资本结构和组织结构,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做好这些工作,首先要做到定位准确。制定规划、谋划战略不仅要方向明确,更要定位准确。要认准形势,清晰所处环境,制定和实施符合企业实际的措施。其次要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企业,在实施规划、战略和结构调整时,要针对自身实际,量体裁衣,切忌盲从和不切实际的蛮干,要通过加快调整拓宽自身发展空间。
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董事长崔学文
应扶持有自主开发能力的企业
现在很多人看到汽车好卖,加上国内中等收入家庭的增加,对国外的牌子又比较推崇,所以几乎世界上所有大的汽车工厂都要到中国来搞合资。
国家要加强对汽车行业的规划和引导,是个好事;但是我觉得规划时,对有自主开发能力,有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知识产权的企业,应该给予扶持。因为企业如果想发展好,必须有自己的产品,品牌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自己的品牌,就无法参与国际竞争,也无法凝聚成自己的企业文化。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怎么能谈到把企业做强做大?所以,首先,政府应该支持有自主开发能力的企业。比方说在融资、上市、税收、国内项目支持和认证上,适当地开一下绿灯。
第二,对经济型轿车也应适当地给予扶持。现在,各地只要是限制汽车工业的发展,统统是限制经济型轿车,这没有道理,也不公平。不仅对生产这种车的企业不公平,对消费这种车的消费者也不公平。对中国的国情而言,政府更应该扶持经济型轿车,它毕竟是刚刚进入小康社会的人群能够享受到用车快乐的一种产品。支持经济型轿车,并不是说就支持了技术含量较低产品的发展,只要它符合认证,符合环保和安全标准,它就是合格产品。所以,国家应该针对具体情况,制定一些特殊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金槐
能否适应未来市场是投资的关键
这个问题,主要要看怎么投入,投入的规模有多大,投入的产品是什么,投入的水平怎么样,还要看投入产出比。现在汽车投资的特点是,大家都在上规模,都在生产十万元左右的经济型车,因为中国正在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未来汽车市场需求量很大,因此汽车企业都瞄准了这个市场,从而掀起了汽车投资热。
就当前汽车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投资主要有几种投法:第一是国家投入,要经过一定程序的审批;第二是个人投入;第三是上市公司上市以后,募集资金进行投入;还有就是外国企业和中国企业的联合投入。每一种投资到底是利是弊,要看它的规模、水平、质量,包括它的产品定位能不能适应未来市场。任何投入都是有风险的,走得好的,有利有弊,走不稳的,就会栽下来。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汤玉祥
重型车、货车、零部件需要投资
应该说,新一轮汽车投资热有一些弊端,现在汽车厂家120多家,已经有些资源已经开始过剩,300多万辆车的产量却有100多个厂,厂子的确是有些多了。但是对零部件和其它方面的一些投资,应该说,还不是太多,此外重型车也还需要有一定的投资。相对于轿车和中型客车而言,重型车的发展比较滞后,随着国家道路建设的改进和加强,重型车和货车需要改进的方面还有很多,也就是说,需要投资。此外,中国的零部件行业一直比较落后,也需要加大投资力度。还有些辅助行业,比方说灯具,目前多都是民营企业在做,有些质量不是太理想。
全国政协委员、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我认为是利大于弊。中国的汽车工业投资还不够热,只有热过之后再冷下来,才是有效的沉淀,才能形成真正的竞争力,中国的汽车工业才能在国际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少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文昌
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全是利全是弊都不可能,以我个人对汽车的了解,新一轮投资热还是利大于弊。中国的汽车近两年发展很快,主要是民营企业逐渐上来了。我认为现在不会再出现无序竞争,民营企业的投入产出比要比国有企业的高,投资者的头脑还是比较清醒的。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