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苦难是最好的老师--写在一汽建厂五十周年之际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09日 10:09  经济日报

  50年岁月,对人生来说是漫长的,一汽老一代创业者们已落英纷飞,有的已成古人,他们去了,历史还活着,活着他们的精神。从50年的历程里回望到的光亮,便可知推动一汽的原动力是什么。

  一汽的这50年,前30年在封闭的计划经济的轨道上运行,过着高就业低收入的日子,然而“创造历史”,足以让一汽人自豪,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怎么看都是金的,一汽人把她当成自己的太阳,全国人民对一汽也高看一眼。一汽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人才辈出。“解放”、“红旗”两大品牌走进历史,走进国人的心里,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发展、进步的一种标志,这是历史留给一汽人的荣耀。

  然而运行30年的一汽,为国家生产100多万辆汽车,却没留下一分钱用于自我发展的资金,倒戴上了一顶“三十年一贯制”的帽子。红旗轿车弄个“油老虎”的恶名。一汽从光辉的峰巅跌进低谷,连吃饭都成了问题,苦难不在乎眼泪。1989年是冬天。年根底下,厂长耿昭杰,为上轿车项目在北京周旋后,回来就直奔热电厂———由于燃料供应问题,暖气烧不热,密如蛛网的地下管道,一旦冻裂,整个厂区就等于挨一次核爆炸,省市和铁路部门领导当机立断,在铁道路口拦油罐车,解一汽燃眉之急。一汽内外交困,有人说风凉话说“一汽就剩下个摇篮了”。

  “耻辱啊,汽车城,奋起吧,一汽人!”《经济日报》一位资深记者在《第二次创业》的文章里惊呼道。衰老的一汽面临生和死的抉择,假设换型改造搞不成,肯定活不下去;假使不及时抓住机会上轿车,一汽就会沦为二流企业,这才是真正的耻辱。沉重的一汽,往哪里去?

  一汽人面对生死荣辱的考验,对历史与现实作出果断回答:“下定决心,背水一战,务求必胜!”这是几万一汽人从胸腔里迸发出来的誓言,响彻一号门广场,背水一战,就是决一死战,震撼得天空都飘起雪花,苍天都想和一汽人一起来抒写这壮美的创业史……换型改造,上轿车,刻不容缓,一汽没有了白天与黑夜,争分夺秒,职工自动加班奋战,家属送饭,人们勒紧腰带,过苦日子,这是天翻地覆的大决战……

  人们不会忘记,当第1281502辆老“解放”装配完最后一个零件,向夜空发出一声鸣叫,仿佛在向人们告别,不少人特地赶来,看这历史变换的风景,装配工人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还有人带着惜别之情,与它合影留念,别了,一个时代。

  一汽人成功了!原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领导陈祖涛预言:“一汽换型改造举世无双,如能成功应发一吨重的大奖章!”这枚大奖章,或许就是一汽进入新时代的一块里程碑吧?然而,一汽这20年的发展,是无法用里程来计算的,因为这是一次崭新的崛起,耿昭杰曾经把一位前来采访的记者带上一幢大楼的楼顶,俯瞰正在建设的二厂区轿车基地,而他却更多地向记者介绍着另一种工程————培养“换型意识”,这种精神打造,一汽人更新了观念,自立自强,永远把“第一”当作目标,当作理念,追求不懈,任何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而今一汽从单一的中型卡车工厂,已发展成具有中、重、轻、轿、微多系列产品、并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集团,2002年产销50万辆汽车……

  辉煌吗?但不宜轻易用这样的词儿,50年一汽还没长大,在成长过程中,就要经受风雨和苦难的磨练,这是宝贵的财富,苦难是最好的老师。(作者:王少辛)

(编辑:赵广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