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轿车降价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主流厂家一边宣布不降价,一边却盯着车市如坐针毡——
“你们这些媒体,只要不单纯炒降价,让我给你们跪下都行!”
一位国产轿车企业市场部经理的话,真实地道出了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降价呼声,面对一家又一家的车价大幅跳水,国产主流轿车企业如坐针毡般的感受。
关税大幅下调,让消费者对国产轿车降价的期望值大增,不少声明不降价的企业,也遭到了媒体和消费者的一片责难。那么,企业为何死扛着不降?
是没有降价空间?非也。去年,虽然厂家一直抱怨持币待购影响车市,但前11个月,汽车销售215.4万辆,增幅15.77%,创出了8年来最高水平!再看利润,前11个月15家重点汽车企业集团(公司)实现利润104.4亿多元,同比增长30.69%,远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4%的利润增长。
是对市场信号反应迟钝?也不是。关税下调,必然会对国产轿车价格带来冲击,其影响在车市上已经显露无遗。而且,我国轿车市场竞争态势已然形成,价格竞争即将进入白热化状态。在市场上拼杀多年的企业,不可能不如我们这些局外人明白。
那么,企业究竟在顾虑什么?回答这一问题,需要对市场、对企业进行理性分析。首先,采取降价手段,通过做大市场,实现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进而追逐利润最大化,是进取型的经营策略。在目前销售形势还不错的时候,企业断然降价,要冒一定风险。毕竟,竞争对手的应对、市场时机的把握、消费者的购车心态,都会对降价策略的成功与否产生影响。与其冒险,还不如维持现状,静观其变。这是不少企业的真实想法。
其次,降不降价,企业自己说了也不见得算数。目前,我国主流轿车企业已全部合资,虽然坚守了五十对五十的股比,但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涉及价格等重大决策时,中方就很难占据主动。而中外双方价值取向不同,外方希望获取最大利润,中方则希望扩大市场份额。在是否降价问题上出现争议也就不足为奇。一家国产轿车企业去年底率先将车价降到10万元以下,受到市场好评,可早在一年前,该企业中方总经理就曾提出这一价格策略,但遭到了外方坚决反对。
再次,降价策略的制定,也是一门艺术。降价需要科学的操作模式。不少企业考虑到品牌定位,希望借鉴IT企业的经验,采取提高配置的方法,维持车价不变。这不失为降价的一种形式,但是否被接受,还有待市场检验。
降不降价,如何降价,企业自己说了算。但是,降价的最终决定性力量是市场。只有真正把握市场脉搏,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价格策略,企业才会有竞争的主动权。(王政)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