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了7天的第六届北京国际车展,上周终于落下了帷幕。据主办者介绍,有近50万人参观了本届车展,无论参展规模、展商展车数量还是参观人数,都创下了历届车展的最高纪录。
与车展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车市的冷清。据北京市工商局机动车市场分局提供的数据,今年1至5月,北京私人购车日渐萎缩,比例从最高时的59%降至5月份的41%。
看着车展上热情如火的观众,不少人惊呼,中国私人购车时代已经到来!可反观冷清的车市,人们又不禁疑惑:轿车进入家庭难道只是一厢情愿?中国老百姓何时能圆自己的轿车梦?
汽车工业文明不可阻挡,这是我们从人潮汹涌的车展得出的最直观的结论。我国已经进入家庭轿车的导入期,这也是不争的事实。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800美元,而在这个经济实力平台上,人们对家庭轿车的需求将大幅度增长。据全国14家调查机构日前在14个大城市进行的一项居民消费意向调查显示,居民2000年的资金投向首选汽车,私人意向购买汽车数量近百万辆。
车展期间,靓丽的外国名车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但在悦达普莱特、吉利豪情、松花江赛马、昌河北斗星、长安铃木羚羊、南亚英格尔等一批10万元以下的经济型轿车前,更是人头攒动。人们仔细询问车的性能、配置、价格、服务,有的更是详细地作着记录。一些经济型轿车的展台,几乎成了销售中心,配备丰田8A—FE16气门电喷发动机、仅售6.98万元的吉利“豪情”以及昌河汽车公司推出的6—8万元的“北斗星”,每天都有上百人要求订购。一位参观者坦言,“这才是中国老百姓买得起的车!”
看来,造成车展热、车市冷的主要原因,是按照目前中国轿车工业的定位,车价与百姓的购买力差距太大。以替代公务车进口为目的发展起来的中国轿车工业,始终没有把启动家庭轿车市场真正提上议事日程。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一方面,轿车企业抱怨市场做不大,达不到经济规模,尤其对加入WTO指日可待而消费者的持币待购以及媒体连连呼吁降价埋怨不已;另一方面,却都只看中原有的产品,宁可与其他企业挤在同一座独木桥上,坐看其他“非主流厂家”去争夺经济型轿车市场,也不肯主动去生产优质、安全、环保的低价位“百姓车”。
企业抱怨消费者持币待购,可持币待购又有什么错?中国汽车价格之高有目共睹,要求以适当的价格购买产品本无可厚非,这恰恰表明了消费者已走向成熟。而且,就像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带动汽车工业的发展一样,持币待购带来的价格压力、产品品种压力,同样能够促进企业不断地进步,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去主动调整产品结构,生产市场真正需要的产品。
车展热、车市冷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汽车消费环境难如人意。5年前颁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明确宣布国家鼓励个人购买汽车,有关部门也一直在说要鼓励汽车消费,以此拉动经济。可是,时至今日,直接或间接限制汽车消费的措施比比皆是:带有明显短缺经济时期限制消费色彩的不合理税费、一些地方多如牛毛的价外收费、繁杂拖沓的购车用车手续、停车难、售后服务不佳、交通拥堵……尤其是百姓最钟情的经济型车,在许多地方都受到歧视。
面对加入WTO后汽车工业全球化的严峻挑战,中国汽车工业该何去何从?应该说,悲观失望,不是出路;亡羊补牢,犹未晚矣。不管你愿不愿意,中国汽车工业已经融入到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中。与巨人同行,我们已经学到了不少先进管理经验,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尤其是整车装配水平,我们甚至可以做到最好。东风、一汽、上汽等骨干企业已经认识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并已经着手进行加强自主开发、建设零部件配套体系、健全销售服务网络等方面的工作。从国家计委传来的最新消息表明,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正在制定当中,轻便、节能的经济型车将成为鼓励的重点之一,各地制定的限制汽车消费的土政策将被勒令取消。(王政)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