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自强不息--奇瑞东方之子测试报告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21日 16:14  汽车导报
自强不息--奇瑞东方之子测试报告

  如果说,坚持自主开发新产品的奇瑞,是我们东方的新希望,那么这部奇瑞迄今最高级的轿车,我觉得不应称作“东方之子”,而应改称“东方之父”。因为它在各个方面,都在创造奇瑞公司的最高水准,意义重大。

  评价东方之子之前,先要弄清楚它的 定位。在外型上,东方之子全长4800mm,宽1800mm,属中大型轿车。试车那天当我从窗户望下去,停在楼下的东方之子体型基本上和身边的奥迪A6相当。配上2.4升发动机、自动变速,价格定在18万元左右,使它处在低价位中级轿车的级别,市场上最接近的对手应是中华2.4。

  在奇瑞自己的产品阵营里,除“开国功臣”风云系列,这次推出的两部新车,再分走高、低两条路线,形成奇瑞低、中、高三线的产品阵容。QQ以4.98万的价格跻身“超廉价”小车的行列,而东方之子则力争加入到中级车市场的竞争中。要做真正的中高档车,仅有“台型”(宽大的车身)是不够的,还需要真正上档次的设计、配置和制造水准,这对奇瑞来说,应该是开发东方之子的最大挑战所在。

  最高功力的造型设计

  和QQ一样,东方之子的开发也是以一部现有车型为蓝本,那就是大宇中级车Magnus。不过就算是行家,相信也不容易看出东方之子与Magnus的关系,因为它的造型大部分是自己设计,除车顶轮廓、侧窗造型等几处难以改动的部位,还残留着Magnus的“骨形”外,车身其它地方都已表现出很大的原创性了。

  东方之子的车头组合式水晶大灯,精致程度是国产车中少见的;横幅式镀铬水箱格栅的大小与造型也恰如其分。发动机机罩上两条有力的轮廓线,加上保险杠两侧细致的线条,刻画出整个车头的精细性格。车头应该是东方之子的设计精髓,一方面成功营造出它应有的气派,另一方面又没有与任何其它产品有雷同之处。更难得的是,奇瑞的设计师似乎深知“贵精不贵多”的道理,没有给它强加上车头立标、巨型格栅等做作之物,使东方之子的车头气派得恰到好处,也很经得起推敲。

  车身侧面出奇的干净,没有车门防刮条和裙边,正好令车子看起来更大更长。尾部也在直截了当中建立特色,包角尾灯和尾厢两侧的一道凹线有七分像富豪S80,加上像奔驰的带转向灯的外后视镜,是东方之子身上为数不多的有“抄袭”嫌疑的部分。不过,从整部车来看,奇瑞已成功建立了自己的形象,你完全看不出它出自何处,也不像任何品牌的产品。可以说,奇瑞在东方之子上表现出来的设计功力,比QQ更高一筹。

  最高档次的配置

  作为奇瑞的旗舰,东方之子的配置当然是奇瑞厂中最高的,包括那台2.4升三菱4G64发动机、那个连中华2.4也未用得上的三菱4前速+/-档自动变速箱,以及那大批属于豪华车级别的装备,诸如电动带加热真皮座椅、恒温空调、电动天窗、6碟CD音响等等。细节也反映了设计师的心思,如带有油压手感的前座烟灰缸盖板,电动遥控的尾箱,以及前座膝位的12V电源插口。黑色的仪表台、桃木中控台、浅黄色的真皮座椅和车顶内衬,使整个车厢给人舒坦感。车厢主要部分如座椅的真皮、仪表台的黑色塑料质感都不错;但好些小部件的材质却很差,包括手刹手柄、车顶拉手、转向灯操作杆以及变速箱挡闸的面板,观感和触感都颇为低档,破坏了整个车厢的豪华感,极待改进。

  东方之子的动力表现相当好,变速箱顺滑敏捷。但更令我欣喜的是它的底盘调校,行走在一般路面上,感觉相当完善,过弯操控也清晰稳定。我很想知道这种高度合理和平衡的特性是出自何人之手,不排除也是参照大宇Magnus,但由于我没有试驾过Magnus,不能下定论。总之,东方之子日常驾驶起来很轻松,开快一点也能给人一定的运动感,悬挂和动力都不会令人失望。

  80%的高档感

  央视《东方之子》节目的宣传语是“浓缩人生精华”,而奇瑞在东方之子宣传手册上写的是“浓缩汽车精华”。也许来自各家的成熟设计和技术,便是奇瑞所指的“汽车精华”,但能够通过这种自主选择和整合资源的方式,自主开发出一部整体达到一定水平的豪华车,也不得不说是奇瑞的一手绝活。

  东方之子给我最大的感觉,是它做到了80%的高档感,而且前景光明。初次接触给我的感觉是,现在的东方之子身上表现最好的部分,正是一部车最难做好的部分,包括车身设计、底盘调较、发动机和传动系统配套。而它表现不够好的,其实都是一些不难改进的细节,例如内饰部分用料不佳、电器开关不够可靠,这些也许是样车的个别现象,但就算不是样车,改掉这些毛病对奇瑞来说也不会是太难的事。所以,东方之子其实已有一副很好的底子,只要略加改进,它的进步会很明显,距离完善的中高档豪华车的目标并不是很远。而我很期待它到正式投产时,或是投产后短时间内,就完善到那样的水平。

  总结奇瑞之行

  这次到芜湖测试奇瑞两款新车,和以前的试车感觉有点不一样。我们试车过程中,在QQ与东方之子身上都找到一些小毛病,倘若是合资厂的产品,我一定会毫不留情去批评,但对于奇瑞,我却认为完全可理解和接受。因为我们试驾的还是试产阶段的样车,任何一个新产品从开发到正式投产前,都必定要经历这种错漏到完善的过程。而这两部车都是由奇瑞自己开发出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我相信它们改进起来要比合资厂的产品容易得多,也深信奇瑞既然能将整部车开发出来,应该也有能力做好后期的完善工作。这正是一个有开发能力和经验的企业,与那些引进产品企业的最大区别。

  另外,我想谈谈我对奇瑞品牌的看法。在去机场的路上,我坐上一部奇#{8瑞风8}#行出租车,无意中瞄了一下仪表板,看到电子里程表的时间数字前,还有一个圆形的时钟符号。这个符号在QQ和东方之子上也有,这三者的时钟显示方式是一致的。这大概可算是奇瑞产品的一个细微的家族特征。另一共同点是QQ和东方之子的操控,两车都呈现一种稳定的转向不足特性(后轮稳定性尤其高),对于级别和类型如此迥异的两部车,我认为这种相同的特性不是巧合,而是厂方有针对性地调较出来的,目标是营造出一种让普通人容易掌握、主动安全性较高的特性。如果我的假设属实,便能说明奇瑞在开发产品时并不是简单的模仿或照抄,而是订出了自己想要的目标。

  我想,从以上两个很小的环节,也许能看出一点端倪,就是奇瑞在连串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已经考虑到自己想走的方向,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品牌特色。现在奇瑞有高、中、低三个产品,假以时日,当它的产品阵容增加到5个、7个甚至10个时,通过去粕存精,“奇瑞品牌”的特征必定会逐步形成。世界上所有著名的汽车品牌,都是经由这种途径成长起来的,不断开发新产品便是建立一个品牌的必要手段。反之,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产品,品牌便无论如何也树立不起来。中国很多汽车企业,目前所用的都不过是别人已经建立起来的品牌;在这一点上,奇瑞可说是走在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最前沿。

  实地试车感受 试车:颜宇鹏

  东方之子的浅内饰车厢令人感觉开扬,原因一是车厢空间够宽大,二是空调制冷能力相当强。车厢的人体工程设计出色,座椅帖服,电动调较的驾驶座很容易便找到舒适的驾驶姿势。

  三菱4G64发动机,我们已先后在其它品牌的越野车、面包车和轿车上领教过,在东方之子上,发动机怠速时车厢内还算宁静,仅有非常细微的谐振,但将排挡推入D挡后,变速箱传来的震动明显比P挡大些。起步的一刻,油门反应来得很直接,发动机在1500rpm时已经有相当不俗的扭力输出,足以让车子轻松起步,没有迟滞感。转速上升至2000rpm时,开始出现一种三菱发动机独有的口哨声,到达3000rpm愈加明显,所以有点运动化的感觉,但对舒适性构成一定的影响。

  变速箱在D挡时,换挡感觉平顺,kickdown反应温柔。用最简单的松刹车、踩油门方式起步,已经可做出11.13秒的0-100km/h加速成绩,2挡已破百。改用手动模式加挡,不管在5000rpm、6000rpm还是超过红区的6500rpm从1挡升上2挡,都做不出比D挡更好的成绩,可见选用手动模式并不会改变变速箱的运作程序模式。不过想要开快车时,用手动模式可以更自如地利用中高转速的扭力,变速箱的自我保护程度也不算强,4挡3000rpm左右拖入3档,它也会很畅顺地执行。而手动模式每一挡到转速极限时只会截油、不会自动升挡,也是非常尊重驾驶者的设计。

  悬挂的调校十分均衡,在一般马路上能滤掉很多震动,以高速碾过一些凹坑时,悬挂的刚性和车身平顺性好得有点超乎想象。转向属轻盈的一类,拐弯灵活,激烈过弯下,它呈现出轻微的转向不足,但极限非常清晰,只需稍稍收油便可将车头纳入正轨。而即使继续狠狠入弯,车尾的稳定性和循迹性也出乎意料的强,绕桩试验连续左右到达极限时也没出现车尾失控现象,以体积这么大的车身来说,操控实力令人相当满意。制动在日常路面上感觉自然,但100km/h急刹只做出48.98米的成绩,距离偏长,可能是轮胎抓地性能不强所致。 (作者:撰文:颜宇鹏|摄影:曹念文)

(编辑:郭海霞)
yes
看完该新闻后,你对东方之子的评价是:本车型更多口碑>>

不感兴趣

随便看看

有点兴趣

强烈关注

持币待购

我是车主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