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比尔.福特担任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后的首次亚洲之行,给人的感觉是:小福特一路"撒线"。
10月12日,第一站泰国,他宣布将与马自达一起投资5亿美元,建设新项目。
时隔不到24小时,13日,他又在菲律宾推出了5000万美元新的投资计划。
10月17日,北京,面对大批的中外记者,比尔.福特更是字字值千金地承诺下了10亿至15亿美元。(新闻稿上为"10亿美元")
福特的一路大方出手,到中国掀起了个高潮,这很自然地引起了广泛关注:他的目的?
表明决心的同时多少有点补课的味道
"我来到亚洲,亲眼目睹了这里正在发生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变化。"福特就是冲着这生机和活力来的,但他不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似乎更愿表白其对亚洲的判断是正确的。
"选择中国这个亚洲最大、而且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市场的国家作为我亚洲之行的最后一站,非常正确。对中国的访问为我的亚洲之行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要说福特的目的,其实业内人士非常明白,看好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当最后一个巨天霸汽车公司--戴-克也踏上了中国之路的时候,福特更没理由不相信自己的眼光了。
就在16日,比尔.福特到北京的当天,他当着福特(中国)公司全体员工的面,很形象地表达了这样一层意思:过去,美国家庭希望孩子快速成长,把他送到欧洲去,现在他们要把他送到亚洲、送到中国去。
到中国来,比尔.福特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了他对福特公司过去没有在亚洲、尤其没有在中国市场取得主动多少有点无奈,甚至是不满。当他面对记者"如何看福特在中国晚到的原因"的提问时,他的回答是"我不关心过去,我看好未来。"当然,他说这话时带着微笑。
46岁的比尔.福特显然存点年轻气盛。他的直率至少带给我们这样的印象:过去的失误是别人造成的,我能给福特公司带来转机。
凭心而论,福特公司在中国一直非常努力。当初在上海是最后一刻"败"给了美国通用,而有了今天的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煮熟的鸭子飞了,但福特公司为此付出的努力事后还让当时中国政府的一位官员感动。记得此后的北京汽车展上,这位已经主管汽车的高官还对记者说,要专门去福特的展台看看,他们对与中国合作还是有诚意的。
但是,福特公司铩羽上海,多多少少有点伤元气。表现在后来的日子中,对市场、对投资的判断犹豫不决。英国《金融时报》此次在泰国采访比尔.福特时就问到了同样的问题。比尔.福特承认"多年来我们在亚洲没有投入足够的资源"。
从这点看,比尔.福特的中国之行还有点补课的味道。2001年4月,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成立,福特公司占总投资9800万美元的50%,不到5000万美元的投资曾经让许多人怀疑福特公司的诚意。如今,与中方合作伙伴一起出资10亿美元。数字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一切。
记者在北京对比尔.福特的采访是在他频繁地与中国政府高层的会晤中间见缝插针进行的。很显然,向中国政府表达福特公司的信心和决心,肯定也是比尔.福特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
用微笑向亚洲、向中国表示福特已走出阴影
记者采访时注意到,比尔.福特在讲话过程中常常露出自信的微笑,尤其是他面对着镜头时,他的微笑更像是受过训练的。
我们能理解,福特公司太需要这样的微笑。在过去的日子里,在许许多多的中国人目光中,福特公司似乎有较长一段时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有人说,是当年普利司通轮胎事件让福特公司遭受重创。记得此前,福特公司形势相当不错。至今,一些跑汽车的记者回想起采访当年的CEO纳塞尔时,还在说,他真牛。但轮胎事件后,各种矛盾一个接一个地出现,福特公司走入了一个低谷。
2001年10月30日,身为福特家族成员的比尔.福特在担任董事长3年之后,兼任了首席执行官。当时,许多人分析说,福特家族还是相信自己的人才能振兴福特。
比尔.福特于2002年1月公布了一项旨在使公司到2005年左右恢复赢利的计划。其重振计划强调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为客户提供令人振奋的新产品。
看来,比尔.福特真的有理由微笑
福特中国公司副总裁许国祯告诉记者,就在比尔.福特到达北京的时候,从纽约华尔街传来好消息,福特公司第三季度赢利报告显示,福特汽车股票每股只有1美分的亏损,基本达到盈亏点。这个结果大大低于此前人们预计的每股20多美分的亏损。
据了解,在美国,第三季度,各企业都是传统的"低潮期"。大部分企业经营指标都会放慢速度,有的还出现明显下滑。
"今年福特肯定赢利了。"许国祯说。
提到这件事,比尔.福特对记者说:"我们的计划开始奏效了。"他的微笑中又多了一分自豪。
回顾普利斯通的阴影,比尔.福特说:"福特100年的历史上遇到过无数这样的问题,最终都过去了。福特公司前些年暴露的问题不完全是普利斯通带来的。"他认为,福特公司已经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了。
战略调整了战术上变数有多少?
有一个细节不能忽视。比尔.福特是14日从菲律宾直飞上海的。15日才从上海飞到重庆。他为什么没有直接飞重庆、或者北京?为什么此次中国之行中没有安排江西南昌,那里有江铃汽车福特拥有其30%的股份,1997年就推出了全顺商用汽车。
比尔.福特在媒体见面会开始时就说,今天下谈具体产品如新厂新址。但这并不表示福特公司率先没有考虑这些问题。在此后的小范围记者见面会上,比尔.福特说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我们有,但不能说,不能让竞争对手了解"。
15日一天,比尔.福特在上海做了些什么?见了什么人?看看他在泰国、菲律宾两地都不超过24小时,看看他在北京排得满满的日程,相信谁也不会认为比尔.福特游上海去了。
有人说,比尔.福特真的是去感受大上海的高楼大厦与繁华去了。他要看看中国的巨大变化,从而增强自己投入中国的信心。也有的说他要实地去感受上海以及周边江苏、浙江形成的中国经济金三角的氛围。他要了解中国的市场到底有多大。
我们宁愿相信后者。因为它使人想到了南京。长安集团不久前刚刚在那里兼并了金蛙集团。据说那里有"好大好大一片地"。将它与新厂址联系到一起,可能比较好解释比尔.福特神秘的上海之行。
媒体见面会上,有记者很敏感,提到了福特在中国寻找第二个合作伙伴的问题。比尔.福特用"我们已经有了两个伙伴(即江铃、长安福特)"给巧妙地躲了过去,但对于很多人而言,福特的下一步战术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事。
比如说它的下一步产品是什么?高、中、低各个细分市场上,乘用车、商用车是否全面展开?比如说未来与各合作伙伴的关系如何界定?再比如说,合资企业的品牌、自主开发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可能是一个变数。
但不管怎么说,有一个问题已经很明确了。"福特公司将采取全球品牌战略,除了福特品牌外,包括公司旗下所有的品牌,林肯、水星、阿斯顿.马丁、捷豹、马自达、沃尔沃和陆虎,都可能到中国来。"比尔.福特说。
整合集团旗下全球品牌资源,灵活地开展与中国的合作,这种战术对中国汽车业来说,一点不陌生,由于美国通用成功运用了这套战术,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称作为"美国打法"。今天,比尔.福特也采用了这套打法,其作用和效果值得一看。(本报记者 吴迎秋)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