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在车市闲逛,不经意间我瞥见一辆派力奥的后车标被车主改成法拉利车标,车主告诉我说:或许同出一门,有着血亲关系的车标“置换”,是目前国内汽车行业惟一不会引发知识产权纠纷的举动!车主还讲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开上心仪已久的法拉利366。
京城汽车文化的地域特性除了以自驾游、越野赛等为主的2020、挎子(三轮摩托车)“群落”之外,近些时日,又雨后春笋地涌现出N个品牌车“群落”;不过有个怪现象倒是挺值得玩味的:车标“置换”——主要是SUV中的赛弗,有车主将“长城垛子”(指赛弗车标)弄下来,换上日本丰田的双椭圆“牛头”标,小轿车中有吉利车主将看上去与丰田车标相似的吉利车标干脆换成了丰田标;哈飞赛马车主中将前后车标都换成日本三菱车标,留意一下,这也竟成了京城入门级轿车或SUV的一道风景线。这种车标“置换”的“个性化”背后,实质上是反映出非主流品牌车用户向往国际知名品牌的一种心理落差,值得人们去关注这一汽车文化的空洞化现象。
品牌是由核心价值、产品特性和目的组成,而作为品牌的标志物——铭牌(车标)则还包涵被消费者认可、值得尊重、服务可靠,以及随动实时信息传递等;品牌是具有形象色彩刻度的:日本车的舒适雅致、德国车的硬朗精致、美国车的大气坚固,都蕴含在品牌的标志性“物件”——车标当中;当然车标构图内涵的人文与历史中,更是其核心价值和特性的浓缩;不可否认,恰如一篇美轮美奂的散文的“文眼”,车标就是品牌的点睛“文眼”,品质、品种、品位的差异性必然带来的是价格的“剪刀差”。
京城赛弗、吉利、赛马等品牌车“置换”车标是区域汽车文化的特殊性,它的潜台词是:希望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购买并享用国际品牌车,满足不断增长的关于“行”的物质与文化的需求。不要一味简单地指责这些车主“偷换概念”,应当具体情形具体分析,毕竟他们个人的“模仿秀”是一种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的“戏谑”——若是厂家不经授权的“模仿秀”,那就是另一情形了。每当我在路上看到这些“置换”车标的入门车型时,我总是哑然会心一笑:北京人特有的幽默感被固化成一个个品牌流动的广告车了,只是希望车厂能“删除”空洞化,加强核心自主知识产权“路由器”的开发,找寻到消费者认可品牌的新路径——没准有一天,京城各路俱乐部的经典酷车中,会流行将原有车标改为“长城垛口”等车标,那道光景才叫自主品牌的风光呢。
老谢/文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