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的记者:我们刚才计划里面投资150个亿,具体有多少投在湖北?对湖北汽车工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今天的计划,可能受戈恩思想比较深,降成本这一块促进非常大,达到这个目标具体怎么操作?你前面说的根据国际国内发展趋势,国际国内汽车工业的格局,据我们自身资源优势来制定这个目标,你能不能具体把这个背景阐述一下?
苗圩:我还没有详细地分为湖北省内和湖北省外,从产销量上来说,应该说是湖北省内的占整个2007年62万台的三分之二,湖北省外大概占三分之一,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投资上来说,湖北省内的比例肯定还要高一倍,因为大量的老企业需要改造,所以具体多少确实没有算这个账,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有一些调整,但是总体上不会相差太大,大概三分之二以上。关于降成本这项工作,这是唯一我们能够抓得着可控的一个内部的要素,至于市场怎么样、销售怎么样,很多东西自己并不是可控的,唯一的一个可控的就是降成本这项工作。而我们现在降成本也分几个方面,包括采购的降成本、制造的降成本、物流的降成本,都有具体的分析,我们坚信12%到20%的降成本目标是应该能够实现的。
至于说目标是基于国际国内的整个资源的情况,具体来说,就是包括雷诺的资源,特别是日产的资源,还有东风的资源,各方面分析的结果。雷诺比如我们启动了重型卡车的发动机,11升的柴油发动机,我们这个项目已经启动了。日产方面比如说很多的人力资源,现在都在合作,东风的资源更不用说了,具体来说就是几个公司的资源。
21世纪经济报的记者:你刚才提到雷诺,众所周知我们东风的优势是在商用车,作为日产汽车的合作伙伴,雷诺业绩也是很好,在一定程度上,大家把东风跟雷诺的合作看成东风和日产合作的一个延伸,我想知道你们现在虽然一直在谈,但是谈的进程大概在什么时候会有结果出来?到时候你们中期计划里的商用车部分量全部是打东风的品牌的商用车,还有可能包括未来打雷诺品牌的商用车?
苗圩:虽然我们有一个计划,但是我们想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能够就雷诺的合作,主要是雷诺商用车方面的合作,能够有一个结论性的意见。我们在跟雷诺讨论当中,有几种状况,一种就是打雷诺品牌的商用车,还有一种就是东风品牌的商用车,这两种都是并存的。
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的记者:关于零部件这一块,我们看到一些国际厂商把零部件独立出来,东风对自己的零部件这一块有什么样的打算?
苗圩:我们会按照这个大趋势去做。我们大概要根据我们的零部件的现状,要分分类,关键的、核心的技术的零部件,必须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这个是不能够脱离集团的,比如说我上午提到的东风发动机,更广义也可以看成是一个零部件,这个我们不能让它成为一个独立的公司,甚至把康明斯的发动机按照现在的价格随便买,我们卖出去,这是不行的。所以核心的零部件必须保留在自己的手里,对于大部分的子公司,我们将来要使它变成一个独立性的公司,中性化、社会化的公司,这样做得目的除了为东风汽车配套以外,还为其他集团配套。我们跟“伟视通”的合作,既有美国的“伟视通”的部分,有上海“延风伟视通”,也有东风部分的,合在一起的。
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的记者:东风有的做得比较好,资本间的相互合作,东风和国内的公司合作的话语权,跟国际性的伙伴进行合作,你在中间怎么处理这个关系?
苗圩:首先澄清几个概念,第一个,今天上午中央电视台也让我用这种混合所有制,这种混合所有制是指特定的形式,就是职工或者经营者团队持股和法人持股建立起来的有限公司,这种形态是混合所有制。一般意义上来说,公司就是有限公司或者股份公司,所以我们除了在少部分企业里面实现混合所有制的试点,其他大部分还是按照有限公司或者股份公司这种模式去改制的。我们期望通过改制建立起一个多元产权的持股的结构,这样改变过去一股独大,甚至国有独资这种非常特殊的形式。实际上这几年我们在这方面确实做了一些探索,关于话语权的问题,刚才上一场我也跟各位媒体朋友讲了这个观点,就是说你有多少的股权,体就有相应多少的权利,这是权责对等的原则。另外你有多少权利,就应该尽多少责任。这应该是一个配套的关系。至于一个公司来说,我们在董事会层面上,我们必须追求和我们股比相对应的权利,包括经济上面的权利,话语权,包括法权。
至于经营层面,不要过多强调谁是谁,谁的权利大,谁的权利小,我们完全按照法律之的去界定,该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而且我们教育我们的高级管理人员,在合资公司的内部,经营层总裁以下这些人,要有一个处事的准则,就是以合资公司利益为最高的目标。不要在这个里面老是强调谁大谁小,总裁谁担任,谁就负责,如果是中方对经营负责,那么就由中方来负责这些责任。如果是日方来当任这个,那么就应该由日方来负责。比如说神龙,中方是刘伟东来经营的,那么他就具有绝对的经营权。
(宣传展板)Plan 2(3)媒体的朋友如果有好的翻译的,一个对应的词,也希望给我们一个建议,我们也有奖。
南方都市报的记者:有两个含义,在乘用车方面做中国最好的品牌之一,商用车方面做全球第三,我想这个目的是很明确的目的,在商用车方面,从你们内部的说法上知道,东风在目前的状况,2007年是达到第三,你们的想法是不是到2007年,无论是乘用车方面还是商用车方面,东风有限都是一个最出色的有限公司,可不可以这样看这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我们看到事业计划的时候,日产引进几个新的产品,不像有的公司如果是中国市场优需要,我前段时间采访过日产的人,他们有一些产品对中国还是有所保留的,有一些产品还是不愿意拿到中国来生产,从你的角度来说,在谈判、合作过程中,产品的引进过程中,是这样的情况吗?
苗圩:这是一个经济判断,而不是一个决策的结果,任何一个公司说,我全系列的产品都可以拿到中国来生产,那只是一个通俗的说法,而实际上并不可能做到每一个产品都可以拿到中国来生产。判定是不是可以拿到中国来生产,我们主要从投资和收益性上来看,如果有些小产品,比如跑车中国也有需求量,我们显然不能在这方面投很多的资去开一套模具来生产这种产品,基本上基于这么一种判断。至于我们做事业计划,我们追求的不是一个理念,不是一个相对比较虚的东西,我们追求的是实的,只不过我们今天不能公布产品是什么,这样对我们竞争不利。如果要说虚的,只要我们认为投资是有回报的,在中国有市场,在中国当地生产是合算的,日产的任何一个产品没有保留。
南方都市报的记者:东风日产公司成立挂牌以后,东风其他的一些业务会逐渐地开展,包括东风日产什么时候能够纳入到整体的盘子操作起来,现在你们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
苗圩:我们跟日产讨论合资的时候,曾经有一个约定,就是日产东风是作为唯一战略合作伙伴,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日产在中国投资以前,有一个郑州日产,我们和日产讨论的想法还是能够整合进来为好,但是这个事情现在还没有结论。
记者:大概什么时候呢?
苗圩:也没有时间。
南方都市报的记者:据说郑州日产销量还不错,是不是他们会对郑州日产进入东风体系有一些意见?
苗圩:有过一些顾虑。但是我们历来行事的准则不考虑对方的利益,我们是希望能够达到合作双盈,甚至合作三赢,本着这样一个指导思想来谈整合的问题,而不是简单说不顾你的利益怎样。坦率说郑州日产无论从销售还是效益,今年做的还是不错的。
记者:东风在多元化方面,当初引进日产、本田,这一系列的合作当中,我们有没有意识通过某一种运作方式来调动国际资本来运作。
苗圩:这不是我调动它,是他们愿意进来的问题。最早期神龙的合作是我们主动吸引外资,那个时候大部分的跨国公司不愿意进到中国来。而且我们在合资当中,我们提出很多条件,比如说当时中国没有投资谈合作,中央政府也不同意拿出钱来融资,我们从国际上拿了钱来,我们做这些事情。那个时候是靠吸引,发展到今天,应该说我们双方物有所求。中国汽车的市场高速增长对于每一个跨国公司都是看得到的一个现实,如何去在市场当中分的自己一块份额,各个公司是采取不同的策略,有的公司是把整车买进来,有的公司是在中国搞一个装备线,买零件。我们跟日产也好,跟本田也好,我们所有的合作,在中国大投资,中国国产化,而不是买零部件这些东西。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