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卡车企业能否承受合资诱惑?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8日 15:34  人民网-人民日报

  沃尔沃大马力重型柴油机合资项目中的一些耐人寻味的细节,让人们不禁要问——卡车企业能否承受合资诱惑?

  与轿车市场跨国品牌一统天下相比,由于解放、东风等自主品牌的发展壮大,卡车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中国汽车工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自豪。为保住解放品牌,一汽曾断然放弃了与奔驰的合资;在与日产的全面合资中,东风也延续了自己卡车品牌的独立性。但是,合资却无时无刻不在诱惑着我们的企业。而且,随着市场形势和竞争态势的变化,中方曾经坚定的信念也许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两方合资为何拉上了一汽

  3月29日,一项大马力重型柴油发动机的合资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合资的外方是瑞典沃尔沃集团,中方除了沃尔沃的中国合作伙伴重汽之外,还出人意料地增加了另一家举足轻重的企业———一汽。

  出于对大马力重型柴油发动机的市场需求,一汽选择外国合作伙伴并不奇怪。可是,在重汽与沃尔沃发动机项目谈判的最后一刻半路杀出,成为第三方,却颇值得回味。这是否意味着在选择商用车整车合资伙伴方面颇费周折的一汽,又重新燃起了合资的念头?

  随后出现的一些细节,更是让记者感到迷惑。一是整个签字仪式,始终没有透露双方的股比,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中方模糊地回答“一半对一半”,可记者私下里得到的结果却是沃尔沃以52%的多数控股。二是签字仪式结束后,记者却被告知,发稿时最好不要用“落户济南”的字样……

  据悉,重汽与沃尔沃高度保密的发动机项目谈判,一汽之所以能够涉足,关键还是沃尔沃从中起了作用。根据规划,发动机项目的设计产能是2010年达到5万台,而重汽与沃尔沃的重卡合资企业华沃,2010年的设计产能才1万台。很显然,沃尔沃希望在国内找到稳定的买家,缺少大马力柴油机的一汽便成了首选。

  沃尔沃选择一汽,也许还有更深的一层含义。与奔驰谈崩了之后,一汽在卡车合资伙伴的选择上颇费踌躇。世界顶尖的卡车企业,原来无非奔驰、斯堪尼亚、雷诺、沃尔沃、曼等几家,但是,近年来,卡车企业之间的重组加快,斯堪尼亚归入大众,雷诺将卡车业务卖给沃尔沃,却实际上对AB沃尔沃集团实施了控股,一汽的选择范围大大缩小。如今,AB沃尔沃在与东风柳汽合资生产雷诺重卡,与重汽生产沃尔沃重卡之后,又主动向一汽伸出“橄榄枝”,这是否有与一汽展开进一步合作的意思?是否在打控制中国重卡市场的如意算盘?

  卡车企业莫入全面合资陷阱

  由于非典和车贷险取消等影响,载货车市场增幅去年出现了下滑,其中,重卡产销增长仅为3.62%和4.30%,且主要集中在重汽、重庆红岩、陕西重汽和北汽福田等企业。由于缺少新产品,相对于在整车上引进沃尔沃、斯太尔技术的上述企业,一汽和东风正承受着不小的竞争压力。更重要的是,“谁合资谁受益”———上个世纪90年代末出现在轿车领域的一幕,正在目前的卡车领域上演:北汽福田与格林科尔在奔驰项目上的争夺就是例证。

  相对于费时费力的自主开发而言,引进合资操作起来确实更容易,成功的几率也更高。但是,轿车领域“以市场换技术”20年的实践证明,如果在引进合资的同时完全放弃或者不再重视自主开发,将最终制约中方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导致话语权的缺失,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

  与轿车不同,中国汽车工业前30年的发展重点一直是卡车,虽然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我们在发动机、变速箱和车桥等重卡的核心技术上还存在一定差距,但50年来形成的技术开发队伍、市场营销服务网络、品牌形象、市场占有率等,却是一笔不可小看的宝贵财富。

  提倡自主品牌,并非否定合资。我们不怀疑一汽、东风做强做大解放和东风品牌的信心和决心;也不反对一汽、东风实行“两条腿走路”战略,通过在高端重卡产品上的局部合资,真正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并把合资的技术、人才、经验等积累,转移到自主品牌产品上。我们担心的是自主品牌企业扛不住其他合资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经受不住全面合资的诱惑,把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拱手相送。但愿这是杞人忧天。(本报记者 王政)

(编辑:赵广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王政专栏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