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卡尔·奔驰设计制造的第一辆三轮汽油汽车计算,世界汽车已走过119个春秋。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德、法、美、日、韩成为最重要的历史画卷。细细品读,犹如品味一坛陈封百年的老酒,醇香迷人,更像欣赏一部经典的黑白老片,令人过目不忘。
百年汽车百年老酒
德国:从第一辆车到豪华车王国
1885年10月,卡尔·奔驰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油汽车,她的妻子贝尔塔驾驶它时走时停地开了100多公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女驾驶员。1886年1月26日,奔驰取得了专利权,德国人便把1886年称为汽车诞生年。同年,戈特利布·戴姆勒也发明了一部四轮汽油汽车。此后,双方各自成立了汽车公司,直到1926年两家合并成立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
汽车的诱人前景使德国的汽车厂纷纷出现。1901年,德国共有12家汽车厂,职工1773人,年产884辆,而到1908年,汽车厂达到53家,职工12400多人,年产5547辆。1914年“一战”前,德国汽车工业已基本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部门,年产量达2万辆。
1934年1月,著名汽车设计大师波尔舍联合34万人合股成立了大众汽车公司,而随后开发的甲壳虫汽车令大众迅速成为国际性的汽车厂商。
二战后,德国汽车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超过英国而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国。然而1967年日本的汽车产量超过了德国,以后德国便始终处在第三的位置,增长速度很慢。
德国汽车以质量好、安全可靠而著称,奔驰、宝马等豪华车和保时捷跑车在世界车坛享有盛誉,经久不衰。但由于德国汽车一味追求高档、豪华,给市场开拓带来了难度,除了大众能以真正大众特色的产品雄踞世界十大汽车厂商第四位外,其他公司的产量都不高,这也是日本后来居上的原因。
法国:炮制法兰西汽车文化
早在1769年,法国陆军技术军官居尼奥就在政府的支持下,成功地试制出世界上第一辆具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汽车,从而引发了世界性的研究和制造汽车的热潮。但随后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却让法国的汽车研究中断了几十年。直到1828年,巴黎技工学校校长配夸尔制造了一辆蒸汽牵引汽车,其独创的差速器及独立悬挂技术至今仍在汽车上广泛应用着。
法国出现第一辆汽油汽车是在1890年,由阿尔芒·标致创立的标致公司生产。但是后来却被1915年创办的雪铁龙汽车公司抢了先,到1928年,雪铁龙一跃成为法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创办于1898年的大型汽车厂雷诺汽车公司飞速发展,一战期间因军火生产筹集了大量汽车生产资金。二战期间,雷诺公司为德国法西斯效劳。战争结束后,“掌门人”路易·雷诺被捕,雷诺公司被政府接管。在政府支持下,雷诺兼并了许多小汽车公司,逐渐演变成为法国第二大汽车公司。相反,雪铁龙汽车公司则因经营不善而最终于1976年寄于标致门下。
法国汽车车体较小而设计新颖,符合大众化的方向,因此在西欧成为家庭轿车的热门。雷诺的“丽人行”微型车在欧洲曾多次获销量第一。但是在豪华车、跑车领域,法国汽车公司就不如美、德、日等国汽车公司出色,这成为法国汽车业的遗憾。
美国:全世界的“底特律”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其汽车产量约占世界的1/4,销售量约占世界的30%。
美国汽车生产已有100余年的历史。1908年采用装配线方式大量生产T型车,曾为世界汽车生产领域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目前,美国汽车工业在新技术开发和利用、新产品研制和生产、新工艺的采用和创新、新材料的发掘和推广、科学管理和生产方式的创立和推广以及从业人员素质的教育和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水准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这三大汽车巨头在世界500家大型企业排行榜中一直名列前茅。据统计,美国汽车行业从业人员有100万人,占美国制造业人数的5.8%,年总产值高达3783亿美元,占全国总产值的4.7%,占全国制造业产值的9.5%。目前,美国有人口2.648亿人,轿车保有量1.24亿辆,商用车保有量7368万辆,平均2.4人一辆轿车。美国现有公路640万公里,平均每公里道路有汽车30辆。每年消耗在汽车上的汽油3亿多吨,柴油9000万吨。
美国汽车远销世界五大洲,其中,林肯、卡迪拉克、雪佛兰、别克、道奇、旁蒂克等已成为美国汽车代表之作。
日本:小岛国造就大市场
日本汽车制造业的开山者应是吉田真太郎,1904年他成立了东京汽车制造厂,三年后制造出第一辆国产汽油轿车“太古里1号”。随后日本国内出现了众多汽车制造厂,情形不亚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出于军事的需要,政府颁布了《军用汽车补助法》,对汽车厂商进行扶持,这成为早年日本汽车业发展的原动力。
二战失败后,盟军司令部曾下令全面禁止汽车生产,但没有得到执行,丰田、东洋工业、富士重工都推出了自已的新车型。但在上世纪50年代前期,美国、欧洲生产的汽车充斥日本汽车市场,大有泛滥之势。特别是欧洲生产的小型廉价汽车,对处在半毁灭状态的日本汽车工业构成了致命的威胁。
1965年,名古屋至神户高速公路的开通揭开了日本公路交通高速时代的序幕,自此日本掀起了爆炸性的汽车普及狂潮,极大地拉动了汽车消费。两年后,日本即超过德国而成为第二大汽车生产国。进入上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让省油的日本小型轿车大行其道,出口量骤增,丰田、日产、富士重工、铃木等公司迅速成为世界级的汽车生产厂,到1980年,日本汽车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由于大量对美出口给美国带来了巨额贸易逆差,年年都发生的日美汽车贸易摩擦严重影响了日美关系,而丰田、本田、日产等汽车厂商为了免受影响,纷纷把生产基地搬到美国本土。
韩国: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韩国最早从事汽车生产的公司是起亚汽车公司,始建于1944年,但二战后由于政治局势动荡,公司长期处于不景气的状态。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各汽车厂商以组装进口零部件生产整车的方式开始试制汽车。
进入上世纪70年代,韩国政府实行“汽车国产化”政策,各汽车公司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生产技术。1973年,现代汽车公司引进日本三菱公司发动机、传动系和底盘技术,1975年便开始自己开发生产汽车,并大量向非洲出口。大宇汽车公司1972年与美国通用汽车开始合资,随着1990年第一辆自主设计名为“王子”的国产车的推出并在市场上获得成功,1992年解除了与通用20年的合作关系。国产化政策使韩国的汽车工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并形成了以现代、起亚、大宇、双龙4公司鼎足的市场格局,韩国也一跃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 记者 赵文华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