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谁都否认的消息
最近,一些社会媒体爆炒北汽福田收购亚星-奔驰的消息,而且还说得有鼻子有眼:“北汽福田用两亿元的代价,将亚星-奔驰收入帐下。福田汽车工作小组已经进驻亚星-奔驰,开始人力资源、财务等方面的最后‘摸底’工作。”
对此消息,对于这么大一个动静,竟自浑然不知,不仅记者感到很突兀,甚至连亚星-奔驰的人也毫无觉察。可多家媒体的相关报道在那儿摆着,总不能说是子虚乌有、空穴来风吧?
数日前,为探明真相,记者分别给北汽福田、亚星-奔驰及其中方股东———亚星客车集团的有关负责人打电话询问求证,但结果出人意料:三方全都否认此事,且态度毋庸置疑。从扬州市政府一位熟悉亚-奔家底的朋友那里,记者获得的答案也是一样:“根本没有此事。”
既然是子虚乌有,可为什么某些媒体说得煞有介事,连收购的价格、工作小组的进入等“工作进展情况”,都在“报道”中说得有鼻子有眼?
“北汽福田确实派人到亚星-奔驰,做过账面上的调查,这得到了奔驰方面的认可。因为奔驰方面的人担任亚星-奔驰的总经理,又掌握着财务大权。”一位熟知亚星-奔驰内幕的人士提供的信息,也许是对福田收购亚星-奔驰消息的最好注解。
“捅”消息的人或许怀有某种目的。但奔驰在与扬州市政府谈判无果的情况下(按:相关内容详见本报1月13日报道),让它的合作伙伴———北汽福田了解亚星-奔驰的经营状况,可以看作为下一轮谈判作铺垫。
扬州方面不给面子
让北汽福田摸清底牌,尽快收购亚星-奔驰,从而拿下戴-克与北汽福田合资项目的“准生证”,恐怕是奔驰此举的目的。
在决定出售现代股权,中止对三菱汽车提供援助后,戴-克CEO于尔根·施伦普的亚洲战略面临“崩盘”的可能。方方面面的报道都隐隐地透露出这样一种征兆:戴-克准备把亚洲战略的重心移向中国。
4月底,施伦普亲自飞往中国,试图加快中国项目的谈判,北汽福田的合资项目就在其中。施伦普寄望以中国市场的进,来替代日韩两国市场的退。
访华期间,施伦普拜会了北京市市委书记刘淇和市长王岐山。在出席王岐山的欢迎晚宴时,施伦普一再强调:“中国在戴-克全球战略中已经越来越重要。”来自戴-克(中国)的消息表明,在这短暂的三天里,双方甚至已经确定了项目的“主要细节”。
此后的5月下旬,身为戴-克最高决策者之一的商用车负责人柯德斯博士(Cordes),与北汽控股的安庆衡、北汽福田王金玉一起来到扬州。三位决策者同时达到,说明此行是想对亚星-奔驰的事做一了断,尽快把戴-克中国商用车事业推入正轨。
然而,扬州方面并没有因为这三位重量级人士的到来而给足面子,也没有因为戴-克撤换原总经理史登科,换上有中国背景的马宪而放弃自己的原则。扬州方面自然明白,这将是他们与戴-克方面的最后一次博弈,其结果将影响到扬州市的经济发展。在双方找不到利益平衡点时,谈判只能又一次“泡汤”。戴-克急而扬州却不急,亚-奔成了戴-克的“绊马索”。
推着走的中国战略
谈判未果的个中滋味,恐怕只有戴-克自己明白。谈判本身就是各方权衡利弊后妥协的结果。然而,透过戴-克几次谈判背后的故事,不能不说戴-克对中国的认识是有误区的。
与一汽的谈判进行了好几年,在商标使用权上不肯做丝毫的让步。其实,施伦普当时对中国的市场并不重视。在与一汽谈判的过程中,施伦普把商用车的核心总成———发动机,给了韩国现代。可见戴-克是重现代轻一汽的。
有的行业观察人士认为,戴-克对福田的项目也并非“全心全意”。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规定,一家外商只允许与中方的两家企业合资。在与扬州的亚星客车已经合资的基础上,戴-克又与福建的东南汽车合资。合资的“牌”用完了,只能无奈地把扬州方面拉到谈判桌上来。
就是东南汽车的项目,也是半年多毫无结果。福建省汽车工业公司的人士说:“在谈到合资的具体细节时,戴-克要价太高,东南汽车无法接受,致使项目进展停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汽车界权威人士分析说:“戴-克在东南布点,是为了三菱。因为从总体看,东南的整体汽车项目是成功的,而东南汽车的合资方———台湾中华,与三菱的血缘关系使施伦普产生了东南或许能救三菱的想法。而当初,施伦普把三菱作为亚洲战略的第一枚棋子。”可随着与三菱关系的疏远,东南汽车的项目将有可能引不起戴-克的太大兴趣。
施伦普的中国战略看上去是被各种交织在一起的因素推着走的。戴-克在亚洲的目标,是把亚洲地区商用车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到25%。但与现代和三菱关系的疏远,砸了施伦普的“亚洲盘子”。前些日子,美国媒体评论认为,施伦普的世界汽车公司计划已经受挫,现在他把越来越多的产品放到中国,是为了使他的亚洲战略重现生机。
施伦普正在重视中国,而他在中国的“多情”和过分“矫情”,使他备感窝心和揪心;即便是合资项目批了,如果戴-克不能重新认识中国文化的话,它的中国“婚姻”难以真正幸福,施伦普的“心病”难以根除。 (陈静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