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一种观点很流行:未来的汽车市场将不再会有前两年那样的爆发性增长,平稳或者说低速增长将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车市的特征。
我曾经也是这个观点的赞成者。但今天我不得不要重新认识。特别是在经历了由本报举办的全国百强县(市)汽车巡展后,我觉得很难说未来新一轮汽车市场的增长会低于20%,而且这一轮新的增长期的到来不会太远。
我把今年4、5月份开始出现的汽车市场逐渐走低(目前已经超过了20%)看作为中国第一轮汽车消费期的结束。这一轮消费期从1998年开始。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以北京、广州、成都等大城市为中心,私车消费大量出现。在北京,那里的全年汽车销量占全国1/10以上,私车比例接近90%。特别要指出的是,这个时期的到来是我们(包括汽车企业在内)都没有预测到的。权威机构甚至政府部门主管汽车的领导也把汽车进入家庭放在2000年以后的事。以至于到去年,还出现不少车型排队、加价购买的奇特现象。
今天,当这一轮高增长的汽车消费渐渐远去的时候,我发现中国汽车市场潜在的购买力还远远没有释放出来,而且这购买力离我们很近。就在此次“百强县(市)巡展”的第一站———江苏吴江市,当地的负责人就对我们说,未来二三年,不会超过三年,吴江市将实现3户人家1辆车。据介绍,当地目前有30万户人家,汽车保有量2万多辆。也就是说,未来2到3年,仅吴江市一地将会实现8万辆汽车的销售。如果做一个不很恰当的联想:以吴江折射全国百强县(市),未来2到3年的汽车销量将大大高于今年的全国销量(即500万辆)。事实上,这个判断在本次“百强县(市)巡展”中不断得到印证。不管是在江苏的昆山、常熟、宜兴、张家港,还是在浙江的瑞安、温岭、慈溪、桐乡、绍兴,那里的现实汽车购买能力相当强。据不完全统计,“百强县(市)巡展”所到的10个城市,20天时间内,共销出汽车接近1000辆。
一个有趣的巧合非常能说明问题。就在百强巡展在江浙一带热热闹闹拉开大幕的同时,北京的工人体育场也在举办汽车展销会。据了解,那个展销会“冷冷清清”。一冷一热正好说明,以大城市为中心的汽车消费的降温,不意味着经济发达地区以中、小城市为中心的汽车市场就跟着疲软。相反,那里涌动的汽车消费潮大有呼之欲出之势。张家港市的一位副市长就说,请汽车厂商不要老把眼光盯在大城市,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区域性的小市场。
一位大城市的4S店的老总对我说,从去年年末开始,4S店的生意每况日下,而设在县市一级的分店的销量却明显上升。这从另一个侧面又印证了:汽车销售冷在大城市,在区域性二级市场非但不冷而且很热。
必须要指出的是,区域性二级市场汽车消费热量的释放还存在较大的障碍。但这个障碍主要在汽车生产企业。据调查,那里的人均收入水平很高(远远高于汽车进入家庭的门槛1000美元),老百姓的汽车消费欲望很强,但对于汽车企业、汽车品牌的陌生感十分突出。这样的陌生感让超过半数的被调查的消费者放弃或暂缓了购买行为。这次巡展所到之处,触发了这么多的消费者购买,就在我们把厂家的宣传、服务送到了消费者的家门口,汽车企业真的应该尽快将营销重点作出战略性转移!
当然,我要强调的是,我们的确很难说清在具体时间内中国汽车市场具体的增长数字。但是,中国的市场很大很大,用一比喻说:“给点阳光就会灿烂”,就算有一点能量的释放也不会是一个小数。况且,我们已经看到了眼前存在的可能。所以,对未来车市,我不悲观。(吴迎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