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性价比需要坐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1日 16:35  新浪汽车

  性价比在当前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虽然我们仍然不断听到关注价格的声音,特别是当每一款新车推出,或者每次企业的降价后,价格和价格竞争还会成为热门话题。但已经有比过去多得多的人懂得了,买车只是消费的开始,购车成本只是价值的一部分。这似乎表明,中国汽车市场上,过去的价格论开始向价值观发生转变。

  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当价格与性能、质量、服务、品牌等放在一起作为购车的选择,80%%以上的人将价格放在了第4位。在日前召开的一次企业与媒体关于汽车市场的座谈会上,有人还提出,应提醒消费者要将汽车的残值作为选车的参考。他们的例子是德国大众“辉腾”车的失败。这款被定为顶级高档豪华车的“辉腾”,尽管配置、技术水平等方面与奔驰、宝马相当,甚至有的地方还高出一筹。由于是“大众”品牌,最终就因为残值而在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

  理性地看到了性价比是件好事。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在每个企业不断推出所谓性价比最优的各款新产品之后,消费者往往不买账。有的消费者怀疑,都说自己的性价比最优,是否有虚假蒙骗的成分?

  性价比在现实中遭到了抗拒。就像网上有人说的那样:这是一张厂家的宣传促销牌,如今玩不转了。

  事实可能不应该是这样。从国际市场看,进入成熟消费阶段国家的消费者都重性价比。就像前面提到的“辉腾”,虽然它与奔驰、宝马技术含量相当,并且售价还要低,消费者也不会轻易掏腰包。从国内情况看,当前的确有部分车型性价比相当高,正如上汽集团总裁胡茂元说的“具备了国际竞争力”。当前出现在性价比面前的彷徨,正说明了汽车性价比需要坐标。

  人们对价格的关注本来就说明了过去一种坐标的错位,或者说是因为一个错误坐标带来的。在供小于求、缺乏竞争的年代,暴利是中国汽车一大特征。高价格成为消费者心头抹不去的阴影。如此背景下,面对性价比人们自然就会犹豫。“明天还会降吗?”这句目前常挂在许多消费者嘴边的话,就是对“昨天”那个错误坐标的印象太深刻的表现。

  日前,一位汽车企业的老总对我说,消费者不懂性价比。买车时往往为了便宜几百元讨价还价,就是没想到日后在修理厂人家编个理由换个件就可蒙他个千儿八百的。这个提醒当然是说给消费者听的,但同时也给我们的厂家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的性价比靠什么来保证?我们注意到,这几年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售后服务的投诉也在增加。不少新闻媒体对厂家的售后服务作过多次暗访,结果都不能令人满意。

  有趣的现象值得注意,在各类售后服务投诉中,中低档车的用户往往只投诉产品质量,高档车的用户除了投诉产品质量,还投诉服务质量。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了性价比不是靠一个指标而是多个指标来保证,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不同细分的消费者对性价比的取向不同,惟有做得更具体更到位。它为汽车企业当前试图给消费者竖立价值观提出了很高的坐标要求。

  必须看到,当前消费者心目中已经有了渐渐清晰的价值观了。今年一月以来,汽车市场出现了所谓的“触底反弹”行情,不少车型销量上升较快,主要集中在“老三样”等车型上。这些车型有一个共同特点,时间长,质量的稳定性、可靠性经历了考验,服务相对便利、经济,尽管车型比较老,但当价格“回归”后,质量、性能、服务的优势弥补了技术上的劣势。消费者心目中性价比的变化,又说明了性价比的另一个参照系,光说车好也不行,只说价优不一定灵。“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也许是一个最能说明价值观的坐标。

  链接

  汽车残值,简单地说就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汽车剩余的价值。

  同一种车型的汽车,从出厂的新车到使用报废,在使用的各个阶段,由于车子的质量、技术不同,车型及配置、成色不同,残值价格也有所差异。车子在使用头3年时,其折旧率最高,在临近车子报废的后3年时,折旧率也高。

  如果以新车使用年限为10年来测算旧车折旧率,可将车子从开始使用到报废作为100分,即可把10年总的折旧率定为100%,其中15%为不动残值,85%为浮动折旧值。一般以报废时间来划分旧车的折旧时段,可为三段:前3年、第4年起、距报废时间的后3年来折旧。通常折旧率为:前3年为11%,第4年起为10%,后3年为9%。前3年每一年折旧率为11%,3年的总折旧率为33%;第4年起,每年折旧率10%,总折旧率40%;后3年每一年折旧9%,总折旧率27%。如果是没有用过的新车,它10年总的折旧率为:33%+40%+27%=100%。但使用有了一定年限的旧车,其10年折旧值的计算方法为:评估价=市场现行的新车售价×〔15%为不动残值+85%为浮动值×(1-分阶段折旧率)〕+评估值。

  吴迎秋/文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车事评论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