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奇瑞汽车国际商务大会上,周必仁副总经理向埃及经销商授牌。今年前10个月,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从5年前的不到5%,跃升至26.4%,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从本期开始,汽车世界版推出“国产汽车巡礼”专栏,对这些企业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强化创新观念,加快自主研发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深入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编 者
11月20日,就在观众为自主品牌在北京车展上的不俗表现而欢呼振奋时,被誉为“中国汽车名片”的奇瑞,又在国内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来自50多个国家的69家经销商共计162人齐聚北京,参加了主题为“同驰天下”的2006奇瑞汽车国际商务年会。
“2003年至2005年,奇瑞出口轿车占全国轿车出口总量的80%。截至2006年10月31日,奇瑞汽车出口36835辆,在中国轿车总出口量中位居第一。我们的计划是明年争取出口10万台!”奇瑞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耀的话表明,在率先完成了战略布局之后,奇瑞汽车已经进入了海外市场的高速扩张期。
海外兵团会师京城
本届北京车展,奇瑞汽车为国内观众和海外经销商提供了一场新品盛宴。10款新车、5款发动机、1款变速箱,成为自主品牌参展面积之最、展品数量之最、概念车数量之最。更让人欣喜的是,无论从展示车型的车身、内饰造型,还是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技术上看,奇瑞已经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而在车展召开如此规模的海外经销商大会,更向外界透露了一层信息——奇瑞国际战略提速在即。
据悉,除去奇瑞已经认定的69家经销商外,此次年会还吸引了来自瑞士、荷兰、澳大利亚、巴西等22个国家有意代理奇瑞业务的23家潜在经销商共55人,来自9个国家的18家海外媒体机构的25名记者也闻讯而来,其中不乏新加坡《联合早报》、俄罗斯最有影响力的专业汽车杂志——《Auto Review》等传媒巨擘。海外经销商的追捧、海外媒体的关注,使“2006奇瑞汽车国际商务年会”成为自主品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奇瑞高速扩张的态势,同样吸引了许多国际知名零部件企业的加盟。11月20日,全球最大的汽车座椅和零部件供应商——美国江森自控公司宣布,将按照50∶50的股权比例,与奇瑞共同出资3000万美元,组建一家零部件合资企业——江森自控芜湖汽车饰件有限公司。显然,从坚持“市场换技术”为国外品牌“打工”,到让外国人为中国品牌“打工”,奇瑞已经深刻改变了民族汽车品牌在世界汽车产业链中的生存环境和市场地位。
出口之路越走越有信心
尹同耀至今还对2001年的“马路会议”记忆犹新。那次是在上海出差,有个叙利亚的经销商非常执着地要见奇瑞的高层,因为时间仓促,两人在上海的马路上简单地交谈了几句,便有了当年奇瑞10辆轿车出口叙利亚的海外市场“破冰之旅”。
“如果说2001年被动出口叙利亚,揭开了奇瑞海外市场开拓的试探期,那么,2003年,奇瑞成立国际部后,就进入对海外市场有步骤的主动渗透期”。奇瑞国际公司总经理张林告诉记者,当时,国内企业的产品出口全部采取整车出口形式,整个中国汽车市场上还没有以CKD方式出口到海外的概念,奇瑞再次成为海外建厂的“吃螃蟹者”。
2003年2月,奇瑞与伊朗SKT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伊朗合作建设奇瑞轿车生产基地。一期工程设计为年产3万辆轿车,主要生产奇瑞A11车型以及后续改进车型。然而,项目实施过程中却充满了坎坷。最关键的问题是产品质量。在项目负责人张贵兵总经理助理的带领下,10多个中方现场技术人员在工厂一待就是3个月,从夹具的调试到产品试生产,手把手地教海外工厂的技术人员。2005年春节来临,车子生产出来了,可检测发现产品质量完全偏离了预定目标。现场人员马上制定质量控制提升计划,培养检验员,并建立现场质量控制体系,5个月后,伊朗工厂的产品质量终于稳定了下来。
在伊朗的经验教训,迅速被应用到其它海外工厂的建设、生产过程中。目前,奇瑞汽车已经开上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街头,并在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尼西亚、埃及和伊朗等5个国家建立了生产工厂,而从今年5月份以来,奇瑞海外销量连续6个月超过5000辆,刚刚过去的10月份更是达到了破纪录的6500辆,张林说:“奇瑞海外开拓已经进入了高速扩张期,我们的出口之路越走越有信心。”
海外扩张的节奏感
“虽然奇瑞提出了明年力争出口10万台的目标,但是,衡量我们海外战略成败的关键并不是出口数量的多少。”尹同耀说,奇瑞的重点是出口技术,并且尽可能实现当地生产,“我们希望奇瑞的品牌形象能深入人心,在国际市场地位得以提升。如果我们的出口产品100%都实现了本地化生产,奇瑞就是成功的。”
正如尹同耀所说,奇瑞的海外扩张一直是有板有眼,很讲究节奏感。首先,从区域看,奇瑞的出口对象首先选择了中东、东南亚、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然后,触角慢慢伸向俄罗斯、东南欧和拉丁美洲。至于安全、环保认证标准苛刻的西欧和北美市场,奇瑞并没有贸然进军。其次,从出口方式看,奇瑞选择了与合作伙伴建设CKD或者SKD工厂的方式,而不是直接商品出口,因为,本地化生产能够解决当地的税收和就业问题,不会对当地的汽车工业造成太大的冲击,受当地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影响的可能性会大大减小。第三,从资金投入看,奇瑞的海外扩张并没有占用大量的资金,尹同耀说,“以合作为主的方式投资较少,不会对奇瑞的现金流产生太大影响。”第四,在用人机制上,奇瑞也在充分整合国际资源。一方面,海外公司的130多名骨干以一当十,管理着6个国家7个工厂,并在50多个国家销售着奇瑞产品;另一方面,一大批外籍员工已加盟奇瑞国际,比如,在俄罗斯子公司,已经有26名当地员工为奇瑞服务。
“奇瑞海外扩张的摊子已经铺开,下一步的重点是控制节奏,着力稳定海外工厂的质量、提高海外经销商的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尹同耀说,目前,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海外市场,奇瑞已经初步解决了“活下去”的问题,要继续长大、长好、长壮,恐怕还要5年左右时间。
2006奇瑞汽车国际商务大会上,周必仁副总经理向埃及经销商授牌。本报记者 王 政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