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国内汽车市场年销量增至879.15万辆,继续保持了20%以上的高速增长
新年伊始,国内最大轿车企业上海通用的员工和经销商们心情不错。
统计显示,加上2万多辆的出口量,2007年,上海通用总销量达到500308辆,同比增长22%。继2005年超过“30万辆”、2006年创造“40万辆”的销售纪录后,上海通用再上新台阶,成为国内首家年销售突破50万辆的乘用车企业,连续3年蝉联年度总销量冠军。
上海通用的骄人业绩,是2007年中国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显示,2007年,国内汽车总销量达879.15万辆,同比增长22.1%。其中,乘用车销售629.7万辆,同比增长21.7%;商用车销售249.4万辆,同比增长22.3%。这是中国车市度过2004年增幅下滑后,连续3年增长超过20%。
“十一五”规划将提前完成
2007年5月定稿的《中国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到“十一五”末,中国汽车年度销量目标为900万辆,比“十五”末的585万辆增长53.8%。
让专家们大跌眼镜的是,“十一五”规划刚刚过去了两年,900万辆的目标就几乎实现。中国汽车市场的持续高速增长,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2007年车市的高增长,并没有给所有的汽车细分市场都带来喜悦。乘用车市场,进口豪华轿车及SUV、国产中级和中高级轿车、国产SUV都出现了远远高于行业增幅的高增长,经济型轿车却没能跑赢车市大盘,被专家一致看好的小排量车,更是不增反降。商用车市场,重卡的行业增幅超过了58%,但是,中卡、大中型客车市场却明显需求不足,城市公交车细分市场还出现了下降。
同样,并不是所有的汽车企业都分享到了车市高增长的成果。在大型企业集团中,上汽去年总销量达到创纪录的166万辆,蝉联中国汽车企业“老大”。一汽完成销售134万辆,实现利税123亿元,同样创造了历史新纪录。广汽、长安等集团,也实现了高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东风、北汽却遭遇了发展中的新问题。轿车行业中,德系、日系、美系合资企业普遍业绩不错,但韩系轿车合资企业销量和市场份额却出现了大幅下滑,自主品牌阵营也出现了分化。
自主品牌亟待突破瓶颈
回首2007年自主品牌汽车的成长路径,无论是企业高速发展的冲动、寻求外方合作伙伴的尝试、提升品牌形象的举措,还是走出国门的强烈意愿,以及众多自主品牌“新军”的加入,都给业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比亚迪提出了2025年成为全球乘用车市场销量第一的宏伟目标;奇瑞与美国量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同克莱斯勒展开战略合作、与菲亚特签署合资《谅解备忘录》;哈飞与PSA签署合资备忘录;吉利斥资360万元征集车标;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基地奠基,江淮、长城、众泰、青年、江铃造轿车相继获批;广州本田宣布将打造合资企业自主品牌;自主汽车企业频签出口大单……
然而,在热闹背后,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却隐藏着危机。在合资品牌的挤压下,年初一度占据国内轿车分国别市场占有率第一的自主品牌轿车,最终没有保持住强力上升的势头。全年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败在了日系车手下。在轿车年度销量十强榜单中,自主品牌的数量由去年的三家减少到了奇瑞一家。
在“走出去”的道路上,自主品牌同样不太顺利。华晨、奇瑞先后遭遇“碰撞门”;中国企业在俄罗斯建厂受阻;双环汽车“抄袭”事件引发德国总理关注……
业内专家认为,自主品牌汽车,尤其是自主品牌轿车,只有克服浮躁心理,埋头苦练内功,迅速突破档次低、品牌含金量低、价位低、赢利能力低、可靠性不高等瓶颈,才能在未来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积极应对紧缩银根的挑战
“前几天跟经销商交流,他们感觉到紧缩银根后资金压力很大。”一家汽车合资的销售老总看似不经意的话,却抛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在货币政策由稳健转为从紧之后,2008年中国汽车市场会否出现拐点?
业内人士介绍说,紧缩银根,将打破经销商的资金循环链条。为尽快回笼资金还贷,经销商将被迫低价甩卖库存车辆,造成车价剧烈波动、消费者持币待购,车市陷入恶性循环。据了解,为了完成年度销量目标,目前有1/3的汽车企业在向经销商压库。其中,个别企业的压库力度非常大,经销商库存已经大大超过了临界点。
当然,今年的车市并非没有转机。从需求看,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二、三级汽车市场的启动、一线城市换车高峰的出现,决定了中国汽车市场的旺盛需求在短期内不会发生质的变化。从供给看,在4年前惨痛的教训面前,汽车企业对2008年的车市增幅大都比较谨慎。如果在年初制定产销计划时,不像2004年那样冒进,给经销商相对宽松的生存空间,避免出现车市剧烈波动,也不是没有可能。本报记者 王 政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