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版>汽车财经> 仰融欲回归再造车专题 >正文

江淮意向性牵手天津正道 股价闻风大涨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7日 10:33   华夏时报 字号:

  8月3日,江淮汽车公告称,公司与天津正道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了《关于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项目合资合作意向书》,双方有意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及其动力总成等产品方面开展合资合作,并将按照50%∶50%的股权比例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天津正道股权投资管理公司正是昔日华晨汽车的实际控制人仰融拥有的港股上市公司正道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200万美元。

  公告显示,合资公司注册地为安徽省合肥市,首期投资总额不少于人民币20亿元,主要投资于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及核心零部件;此外,合资公司将成立专门产品研发机构开展节能环保新能源产品的研发。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公告称,该意向书仅为双方意向性文件无法律约束力,最终协议或合同须经双方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及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后方为有效。

  尽管如此,受此消息影响,8月4日江淮汽车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头羊,早盘一度快速涨停,随后全天维持高位震荡,至收盘报收9.49元,涨幅超过8%。

  冒险跃进

  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收入200.9亿元,公司经营业务实现净利润5.02亿元,但为了保证利润长期性,显然需要寻找新的动力。在6月初由工信部、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中,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这5个城市被圈定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其中,江淮汽车有8款汽车进入了工信部的节能汽车目录,这也成为江淮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动力之一。

  “江淮可能既缺钱,又缺国际化背景。通过此次合作,江淮汽车可以获得期盼已久的外来资源,其中包括大量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理念,给发展略显迟缓的乘用车部门注入新鲜的血液。”汽车首席评论员贾新光表示。

  华泰联合证券的行业分析师姚宏光认为,正道与江淮合作的目的是获得新能源汽车的准生证,而江淮也是有所寄托的。因为江淮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既不具备类似上汽、一汽这样的合资背景以实现技术引进,在自主研发上又远落后于长安、奇瑞,因此与仰融合作是江淮谋求突破的重要手段。

  不过,对于另一方江淮汽车而言,这似乎是一招“险棋”。“江淮搞不好会弄得很尴尬。因为虽然仰融过去曾缔造了华晨系,但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一切宏伟计划还都只是口头上的,其中的不确定因素不言而喻。”一位汽车业分析师说。他的担心不无道理,正道汽车虽主打新能源方向,但其技术和产品并未成功推向市场,在很多人看来,仰融构建的造车计划更像是一个看似美好实则危险的资本故事,而非真实可靠的产业蓝图。

  亟待突围

  除了新能源领域带来的机会,能让一向稳扎稳打的江淮如此冒进的另一个理由,就是所谓的“不做大就死亡”。

  安徽省政府一直有强烈的做出大安汽的战略,尤其在国家强力推动汽车行业的兼并重组之后,就多次有传言江淮将和奇瑞合并,对于安徽省来说,做大安徽的汽车产业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可是对于江淮和奇瑞两家汽车企业来说,内心里还是存在强烈竞争的。

  近来,在多个场合,江淮汽车就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做大做强的梦想。公司总经理安进在采访时就表示,江淮汽车现在的乘用车2009年只能产销15万辆,今年做到30万,明年后年就做到100万。此次牵手天津正道,江淮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上又多了一个砝码。而对于急于做大的江淮汽车来说,后续可能还有更多的资本运作,

  此外,江淮汽车与天津正道意向性牵手,也让一直备受猜疑的仰融造车计划实现了实质性的一步。2010年以来,仰融通过旗下企业与意大利乔治亚罗设计公司签署整车开发和设计协议、收购国内锂电池制造商佳倍思、在天津注册成立正道股权投资管理公司等一系列动作,欲逐步搭建其在国内进行新能源汽车项目运作的平台。同时,在今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正道汽车阿拉巴马项目”大型说明会上,正道汽车CEO王川涛曾表示,正道的汽车产品将直接绕过传统能源汽车,开发汽油、天然气、电力三合一的混合动力车型研发和生产计划,“2013年推出的车中还将包括纯电动车。”

  引入技术

  虽然合资公司投资总额没有确定,但对于出资额、出资方式基本可以预期,即江淮拿现金、仰融出技术。兴业证券汽车分析师李纲领指出,江淮汽车以现金形式,合理利用上市公司的融资平台;仰融可能以其“三合一”的混合动力技术入股,实现自己的新能源造车梦。

  李纲领进一步分析指出,江淮汽车公告中对合资公司的品牌选择较模糊,未提及合资公司是否会使用江淮汽车品牌。

  “只是正式引入新能源汽车的概念,短期看此次合作事宜对江淮汽车业绩暂无影响。”李纲领分析表示,“中期上市公司可能会募资投向新能源汽车及核心动力总成零部件的开发,进一步做大做强,规避因为没有纳入四大四小而行政性地被兼并或重组的风险。”

  对于双方日后的合资前景,贾新光则表示,自己最担忧的主要是政府态度不明,仰融庞大的造车计划能否真正登陆国内还是未知数。

  本报记者 翟亚男 北京报道

(编辑:hhauto)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