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版>企业新闻>正文

产能规划半年增300万 长安发力汽车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7日 13:22   经济观察报 字号: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耿慧丽

  “9月份,我们计划推出一个全新的轿车品牌,发力高端车市场。”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总裁徐留平8月2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看上去心情很不错。

  这是徐今年打出的又一张“王牌”。在四处扩产、圈定新生产基地后,他准备推出高端品牌轿车,以支撑长安后续的扩张计划。

  高端品牌9月上市

  以微车起家的长安汽车集团目前轿车板块主要是以“奔奔”这样的低端小车为代表,但其打造高端轿车品牌的想法由来已久。去年年底,长安汽车副总裁、研发部门主管朱华荣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就曾表示,长安汽车将暂缓北美市场,并在几个月后推出自主研发的高端轿车。

  徐留平的上述表态则正式掀开了长安汽车自主品牌高端轿车的面纱。据了解,长安汽车从去年就开始制定高端品牌的发展规划,目前该规划已经完成,有望于9月份正式发布。新的高端品牌将启用全新标识,未来在该品牌下推出的车型,也将高于长安现有的奔奔、悦翔、志翔等车型。

  “新高端品牌旗下的车型将不低于上汽荣威550。”一位长安汽车的负责人表示。荣威550是目前众多自主品牌车型中率先迈入畅销阵营(月销5000辆以上)的车型,而且在以合资品牌为主的中级车市场站稳了脚跟,因而被视为自主品牌向上突破的“成功典范”。

  目前,长安轿车品牌下的奔奔、悦翔已经在经济型小车领域站稳脚跟,长安汽车也在自主品牌轿车中占据一席之地,但长久以来的微车形象以及轿车从奔奔这样的入门级小车起步,也使长安汽车的品牌始终在低质低价的低端形象周围徘徊。

  一个例证是,定位于10万元价格区间的长安志翔,虽被寄予厚望,但上市后仍惨遭“滑铁卢”。

  随着车型增多与竞争加剧,自主品牌车企越来越感觉到低端品牌形象是销量的桎梏。而一开始放弃销量推高端车、重金打造品牌的上汽集团,后续推出的中级车则逐渐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此外,奇瑞汽车去年也发布了中高端轿车品牌瑞麒,而比亚迪、吉利等自主品牌车企也都通过细分品牌、产品序列等方式,试图向上突破。在这种背景下,将自主品牌轿车作为今后发展战略重点的长安汽车自然不能无动于衷。

  进军高端,也是巩固长安汽车集团“第一阵营”地位的必要措施。在目前国内四大汽车集团中,长安集团今年的增长势头最好,但利润规模确实最小。这和长安“以微为主”的产品结构有关,今年1-7月,长安汽车集团共销售139万辆,其中微车69万多辆,约占50%,这一比例远高于另外三家大集团。其他三家大集团旗下,均有属于第一阵营的合资企业,而长安旗下的几家合资企业,排名多在前10之外。这造成了长安汽车集团无论是在盈利能力还是品牌形象上,都逊色于另外三大集团。

  徐留平表示,长安正在进行一系列品牌的规划工作。今后几年,品牌是长安汽车集团的工作核心之一,长安将在品牌方面进行大量投入。

  支撑快速扩张

  进入国内汽车集团的“四大”之后,长安成为国内车企新一轮产能扩张中的急先锋。

  仅今年上半年,徐留平北上南下,先后与哈飞汽车所在的黑龙江省政府、昌河所在的江西景德镇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圈定两个100万辆的生产基地。接下来又与安徽合肥、北京市政府签署协议,分别圈定两个30万辆的生产基地。

  仅半年内,长安产能规划提高近300万辆,用于扩建新基地的投入接近200亿元。根据规划,长安集团计划今后还将继续兼并重组2-3家车企。

  徐留平引领长安“闪电般”的产能扩张也引发了一些担忧,有业内人士质疑长安有“大跃进”之嫌。因为,去年长安汽车总体销量不到200万辆,现金流不过60亿元左右,盈利10.8亿元,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产能扩张计划。

  不过徐留平认为,未来10年是中国汽车行业,尤其是自主品牌发展的关键时期。长安要抓住一切条件做大做强,跻身世界一流车企行列。

  在徐留平看来,做大做强的前提是先做大,产销规模做到500万辆,才算拿到了进入世界一流车企阵营的入场券。长安现在所做的产能扩张,都是为今后10年做准备。

  “目前一个比较普通的估计是,2020年中国汽车产销有望达到4000万辆,到时中国会出现5-6家左右年产500万辆的大集团。长安的目标是必须迈过500万辆,做到前三名,否则就会有很大的问题。”徐留平表示。

  长安汽车办公室主任谢世康介绍,今后10年,长安汽车业务拓展的重点是轿车,长安将通过扩充研发队伍、推出更多新产品,确立长安轿车的主流地位,“就像目前的微车一样,我们希望长安的轿车品牌也能在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

(编辑:李芳芳)

转发此文至微博 |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长安镭蒙相关新闻:

长安品牌新闻:

经销商地图 更多>>长安镭蒙报价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