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而今,马虎的打车一族在不经意间创出了都市新“童谣”———丢手机:“丢呀丢呀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这首传唱了数十年的儿歌,用来形容当前京城出租汽车上丢手机的社会现象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丢呀丢呀丢手机。想必这首都市新“童谣”可以上歌曲排行榜了。
根据有关方面的不完全统计,仅去年乘客丢在出租车上的手机就有4000多部,直接经
济损失上千万元!若再加上无线局和联通的报失,想都可以想见这些“马大哈”不在“一小撮”。
为此我和干出租的街坊聊了聊,觉得这里面还真有不少值得琢磨的地方———在出租车上丢手机的主儿大致有三类:工商界白领上班族移动办公,这类人往往到了地儿业务还未谈完,不想打住话题,忙不迭掏钱结账,就手将手机放在前仪表台上、或身旁车座上;还有一类是不甘寂寞“煲电话粥”的“施主”,愈塞车他(她)愈侃得欢,好像倍儿抓紧时间似的,常常是过了地儿才大叫“哇噻、师傅,快靠边儿———过了!”在自己和司机一阵百忙之后,这位主儿下车好一会儿才发觉手机“脱手”了;最无聊的是装腔作势的“另类”———这种人一上车就“潇洒”地开机、运好丹田气、放开嗓子、好像假唱的星儿似的。我那位的哥说了,这种人打着手机,眼神却总瞧着司机,生怕司机“怠慢”了自己,您说至于吗。
平日我开车时最爱听交通台,听着广播我总纳闷:出租车这个小“社会”里怎么成天价有人丢手机、还有丢包的、丢单位工资袋的、甚至于还有丢婚纱的!不知您注意过没有,随着手机的全民普及,打广告找手机的几乎“绝迹”了,也许失主挺阔的,破小财免小灾儿;至于把新娘的婚纱都忘在出租车上的“施主”,这“昏”可真够呛。
其实,打车下车时多说一句话--开票,多伸把手--拿票,这不就结了。这回“五一”放假,出门儿打车肯定少不了,记着拿好东西,特别是捏紧手机,别随手搁。
谢卫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