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目前国际汽车产业的动态、趋势,以及国内汽车产业与世界的差距,记者8月15日在东莞召开的“中国汽车工业研讨会”上走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副部长冯飞博士。
国外寡头垄断,国内诸侯争霸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世界汽车工业联合重组的浪潮就从未停止。进入90年代以后,更是一浪高过一浪。目前国际汽车工业已经形成了“6(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大众、丰田、雷诺—日产)+3(本田、宝马、标致—雪铁龙)”的格局。而我国居然有120多家汽车整车生产企业,超过美、日、欧汽车企业数量的总和。其中年产销量超过20万辆的只有3家,其它100多家的平均年产量才1000多辆,全国汽车年产量之和,还不到美国通用的1/10。
业内人士预测说,能够在21世纪国际汽车舞台上表演的只会是年产量在千万辆的五六家大公司或集团,像劳斯莱斯这样的世界名牌企业,都由于很难独立承担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费用而投入大汽车集团怀抱。我国的汽车工业一直是计划经济保护下的幼稚工业,现在“政府扶持”这把保护伞收起来了,如此众多的小企业将何去何从?
全球化浪潮汹涌
冯博士认为,目前汽车产业正在进行着一场全球化革命,竞争、资源配置超越地理边界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得如火如荼。汽车生产从过去依赖本国能力、知识、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国内零部件供应商、国内市场特征和顾客偏好,转向物理资源的比较优势,进而采取开放型竞争战略和比较优势战略。
全球化浪潮无疑导致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分工模式革命:垂直一体化的产业组织模式被打破,零部件独立出来,与整车同时发挥规模优势。同时,生产向低成本国家转移,即向劳动密集型、原材料具备优势的国家转移。
服务贸易,新的出路
外国品牌兵临城下虎视眈眈,国内品牌自相残杀难成规模,中国汽车工业艰难地生存发展着,不少专家均认为中国的汽车尤其是轿车制造工业很难在世界汽车制造业中崛起。那么,中国汽车工业出路何在?
专家们认为,将中国放到国际市场上去,中国汽车产业才有希望生存。具体来说,有四条路可走:第一,合资经营。然而由于过去数十年间我国一直没有一个完整、明晰的汽车产业政策,在实践中不自觉地走了一条“以市场换资金、换技术”的合资之路,使得中国轿车业的竞争变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实施其全球战略的“圈地运动”,走这条路无疑羊入虎口。第二,战略伙伴。但是,6大寡头3大集团中又有谁会和要资金没资金,要技术没技术的中国汽车企业称兄道弟结为伙伴呢?第三,拾遗补缺。外国人不愿意生产的,我们来做,比如说农用车、大卡车。其实,中国汽车企业在这类车市场上占有非常大的优势,发挥比较优势,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第四,走服务贸易之路。如果国外品牌自己做服务,地理原因将导致成本高昂,于是,一个新的商机悄然凸显,一条新的出路横在中国汽车工业面前。 (本报记者周忠实习生肖华)
订汽车新闻短信把握汽车时代先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