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新年伊始,进口车大幅降价成为焦点新闻。WTO来了,降价早在预料之中,但来势之猛、降幅之大,大大超出了专家此前预测的5%至8%的水平,最高达到了30%。降价的直接后果是进口车数量成倍增加,对国内汽车市场的冲击提前来临。
“第一降”出乎意料
在北京市场,去年年初尚在230万元的奔驰S600现在报价仅为155万元,降价达75万元;日本凌志LS430也由原来的124万元降到了94万元,降价达30万元,降幅达30%以上。其它售价在30万-40万元的中档进口车降价也都在5万元以上。国内汽车厂商此前的乐观想法已被无情地击碎。
国内厂商在入世前的乐观其实是有根有据的:进口轿车的价格主要由到岸价、消费税(3%—8%)、关税(80%—100%)、增值税(17%)、转港费、运杂费、管理费、选装件价格、销售毛利等组成。以一辆到岸价为20万元人民币的进口轿车为例,20万元基本价格加各种税费后,接近50万元,相当于到岸价的2.5倍。其中关税为16.8万元,占销售价格的34%。加入WTO第一年,按照有关规定,中国关税降幅约为30%,该辆进口轿车将降价约5万元,降价幅度在10%左右,而不是人们想像的30%,那是因为其他方面的税费并没有下降。另外,由于关税的减让是逐步进行的,其影响就更小了(如前两年进口轿车关税从100%—120%降到80%—100%时,有的进口车仅降了1万—2万元,有的根本就没有动)。因此理论上的分析表明,即使“入世”,进口轿车价格也不会“一泻千里”。
然而,与现实相比,上述“理论”似乎有些摇摇欲坠,那么,又是什么因素在促使进口汽车大幅降价呢?
最后一块“大蛋糕”
早在入世之前就有专家指出,由于汽车关税的下降是既定的可以预见的,进口汽车降价的幅度肯定要走在关税降幅的前边。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占领现有的市场,只可惜国内汽车厂商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
进入中国市场,抢占战略高地,对于国际汽车巨头来说,是比目前在有限汽车配额(去年进口汽车配额为60亿美元,今年为80亿美元,分配到进口轿车上的数额就更小了)下争取少得可怜的利润更为重要的东西。这也是进口汽车降幅比实际幅度要大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伦敦的一家机构预测,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去年和今年,世界汽车销量将分别下降6.5%和4.7%。该机构认为,对世界汽车行业来说,“暴风雨快要来临了”。但并不是所有地区都如此“黑暗”,亚洲汽车市场前景相对来说就比较光明,其中以中国汽车市场为最好。
据国际汽车市场专业调查研究机构J·D·Power发表的报告,美洲和欧洲地区汽车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呈饱和状态,需求量增长速度将减缓,而亚洲地区则成为最为汽车制造商们所注目的新世纪汽车市场。报告认为,在今后10年间,全世界汽车市场对轿车的需求量每年约在1000万辆左右,其中500万辆左右将销售到亚洲地区。而10年后中国的年轿车需求量将达到300万辆的规模。通用汽车总经理就曾断言,在未来的20至25年之内,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可以说,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是世界汽车业躲避“风暴”的最后一个“优良避风港”。
六汽车集团逐鹿中国市场
目前,世界六大汽车集团,即大众汽车集团、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集团、“法国军团”、福特汽车集团、通用汽车集团及“日本军团”,已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有步骤地完成进军中国的战略部署。中国汽车市场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大众汽车公司是最先认可中国汽车市场的汽车集团,现在拥有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和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一南一北占据中国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POLO”、“宝来”、“帕萨特”、“奥迪”都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品牌。
美国通用汽车集团虽然1999年才进入中国汽车市场,但是,上海通用公司总投资超过15.8亿美元,建有高度自动化和现代化的柔性生产线。通用汽车集团进入中国1年后,“别克”轿车就上市销售;2001年售价10万元人民币的“赛欧”轿车下线。与此同时,沈阳通用公司的“雪佛来开拓者”越野车和皮卡也将在2001年开始销售,并且在上海建立泛亚汽车研究中心,开发适合中国的汽车产品。目前,通用集团已经在中国拥有南北两家整车厂,进入中国市场速度神速,且目标明确。
福特汽车集团在中国已经有一个“全顺”商用车的项目,规模不大,可称为一个试探性项目。其进入中国市场的真正动作是在2001年4月,与重庆长安集团合资,成立重庆长安福特有限公司;预计两年后建成投产,生产适合中国市场的家庭轿车。
表面上,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集团在中国只有一个不成功的北京吉普项目,但是,2001年,该集团不仅追加投资,延长合作合同,任命新的总经理,而且还上了大“切诺基”项目。在此基础上,其预计在2002年同步上市最新款的“自由”休闲车,决心立足中国市场。
“日本军团”主要指的是本田汽车公司和丰田汽车公司,这两家公司分别于1999年和2000年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本田公司1999年收购广州标致后,迅速把最新款的本田“雅阁”轿车推向市场,并受到市场的欢迎,产销两旺。丰田公司失去了进入中国市场的先机后,2000年通过丰田控股的日本“大发”和天津汽车集团合作合资。其首先建立天津丰田发动机公司,生产市场非常欢迎的丰田8A1.3L发动机;同年,丰田公司又提供技术在天津生产“夏利2000”轿车。在此基础上,天津丰田公司计划在1—2年后生产“丰田”轿车,也就是说,丰田公司已开始和天津汽车集团全面合作。
日本汽车公司具有西方汽车企业所不具有的优势,即有非常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特别是了解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消费理念。
“法国军团”在中国市场上让人感到扑朔迷离。广州标致退出,东风汽车公司和雪铁龙汽车公司的合资项目进展也不是很顺利。但是,2001年,日产集团(法国雷诺控股)频繁和东风汽车公司接触。采用日产技术的“风神”汽车,市场反映强烈,连续推出I代和II代产品,势不可挡。目前,东风公司和日产公司的合作已经大局已定。虽然从表面上看,日产和雪铁龙公司分别来自日本和法国,但由于其同属“法国战团”,所以这种合作绝非巧合。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最近两年,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和雷诺等世界汽车工业巨头借亚洲一些汽车公司负债累累、处境困难之机,向这些公司发起攻势,通过他们完成进军亚洲和中国市场的跳板。继福特公司控制了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后,法国雷诺公司斥资330亿法郎收购了日本日产汽车公司36.8%的股份。去年3月,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与日本三菱汽车公司达成协议,买进了后者34%的股份。今年4月,雷诺公司又兼并了韩国第三大汽车制造商三星汽车公司。
“保护”期并不可靠
可以肯定的是,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国外汽车厂商进军中国市场的主要手段仍是合作、参股、合资和兼并,这是经济全球化和生产本地化的必然。进口车大幅降价作为一种竞争辅助手段,其直接结果就是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并不是一件坏事。
需要提及的是,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看,给国外汽车集团以国民待遇是必要的。例如中国大众汽车企业既是大众汽车集团的一部分,也将是中国的汽车企业。就像本田公司“雅阁”轿车被评为2000年最优秀的美国本土汽车一样,我国也应接纳为本国创造就业机会和税收的外资公司,并给予国民待遇。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就是要在竞争中发展中国汽车产业。否则,单靠保护不但发展不了中国汽车产业,也违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更有违于WTO汽车谈判条款的承诺。同时,入世5年期的合理保护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和企业应享有的权利,但这种所谓“保护”并不可靠,眼下的汽车市场已非几年前可比,中国汽车产业只有在竞争、合作、合资中才能体现后发优势。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大众汽车集团、通用汽车集团等大型汽车集团就会出现在我国国土上,中国的汽车工业将会有一次新的重大飞跃。
缓冲期其实很短(有此一说)
大批进口汽车排队等进关,这是新年以来全国各大海关的一大景色。中国入世后大幅降低汽车关税,进口车大幅降价,这本是预料中事。然而此次降价来势之猛、降价幅度之大,大大超出了专家此前预测的5%至8%的水平,最高达30%。此情此景无疑给国人敲了一个大警钟:入世后国内企业的缓冲期、保护期其实很短,短兵相接的竞争就在眼前。
先于汽车涌向中国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外国“狼”:美国加州提子、佛州葡萄柚、柑橘,保险商来了,银行业来了,连锁超市也忙圈地……所有希望进军中国市场的全球各行业都按捺不住急于一试了。
在大多数国人的潜意识里,国家虽然入世了,但我们还有3至5年的缓冲期,WTO应该不会这么快说到就到吧。于是什么事都不紧不慢,准备工作还停留在口头文章、漫不经心观望阶段。这是很要不得的。须知如狼似虎的外国企业看重的是中国的长远市场,争抢的是进入这个全球最大市场的先机。虽然现在进入成本会更大,利润会更少,但进入得越早,准备得越充分,最后抢得的蛋糕就越大,所以它们全都迫不及待地要争抢先机。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企业所拥有的缓冲期其实是很短的,近段时间来群“狼”的表现无不在论证这一点。兵临城下,国内企业已到了不能再掉以轻心的阶段了。(陈鸿林志文)《人民日报.华南新闻》
短信节日传情奖中奖:数码相机、CD/VCD……大奖总值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