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前后,人们对我国汽车工业多年来的得失议论颇多,很多专家也就入世对汽车工业的影响发表了不同的意见,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让大家开阔了眼界,也让人们感到了一些“雾里看花”的惶惑。
张克,20世纪80年代初毕业于清华大学,曾在我国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和大型企业工作多年,并担任东风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现为清华大学汽车研究院教授、研究员。丰富的阅 历,使张克对我国汽车工业的诸多问题有着切身的感受,并形成了一些独道的见解。以前,我报曾发表过张克谈我国汽车工业技术现状的专访,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强烈反响。相信他的如下见解,也会让大家受到启发。
我国汽车工业落后是工业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主持人:我国入世前,有关汽车工业的议论最多,也最让大家迷惘。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张克:议论航天的不多是因为接触的人少,议论服装的不多是因为它不复杂。汽车则不然,几乎人人接触,上至高层领导,下至平民百姓,都感到有话要说。汽车的问题也很复杂,国家、企业、技术、管理、主观、客观,众多因素交织在一起,难以理出头绪。中国有“盲人摸象”的说法,指的是由于视野的限制,人们对庞大、复杂的系统性问题难以全面地认识。汽车工业就是如此。
主持人:常有人举航天和家电工业成功的例子,批评我国汽车工业的落后。
张克:不能把航天、家电与汽车工业简单相比。航天技术虽然复杂,但没有大批量生产的难度。家电虽然是大批量的产品,但没有汽车复杂,也没有受到相关产业的明显制约。
汽车是个特殊的工业品,它有上万个零部件,依赖于庞大的配套工业,包括钢铁、玻璃、橡胶、塑料等基础材料工业和机床设备、冷热加工、自动控制等制造技术产业。石油、道路、销售、修理、服务等产业心脏新兴的微电子业都和汽车密切相关。80年代中期,中国工业化水平的代表是中吨位的解放卡车。因此,刚开始生产桑塔纳轿车时,从钢板、玻璃等原材料到气门、橡胶圈、活塞环等基础零部件都要依靠进口。技术人员经常为解决一个橡胶圈的漏油问题而伤透脑筋。目前我国相关水平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一些重要的材料和部件仍然需要进口,包括名义上已经国产化了的车身,其钢板仍然大量依靠进口。
汽车依赖并且促进整个工业体系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国家整体工业化水平的体现。客观地讲,我国汽车工业的落后,是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
主持人:那是不是说,汽车工业的落后是国家工业体系的问题,并非汽车工业自身的责任?
张克:不是。外因是条件,内因则更为主要。特别是我国已经入世,各种资源将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国内相关工业的制约将会弱化,汽车工业的发展更要取决于自已。
卡车像专卖店产品,轿车像超市产品
主持人:很多人似乎对国产卡车的前景比较乐观。
张克:技术的落后是全面的,卡车也并不乐观。国产卡车多年来变化缓慢,总是老面孔,又缺乏技术上的进步,与国外产品的差距在拉大。50年代,解放牌卡车与当时的国际水平相差不多;80年代的东风平头柴,是全面引进国外总成技术,在国内进行整车集成,差距大约六七年。此后十几年来,国产卡车只是在原有平台上做局部的改进,没有重大的进步。而国外,由于高速公路运输的发展、节油和排放法规的压力以及电子技术的突破创造的条件,卡车在高速化、重型化、高可靠性、低尾气排放、舒适性和电子化等方面有了很大进展。
主持人:有人说,中国是低档产品的市场,外国卡车的价格是国产车的好几倍,入世不会对卡车造成太大的冲击。
张克:我不完全同意这种看法。由于发展的不平衡,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是个多元化的市场,高档和低档商品都会有一定的份额。这一点在服装业上表现得很明显,专卖店、百货商场、集贸市场的价格相去甚远,但都有生意。汽车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但中国的公路状况在迅速改善,高档重型车多拉、快跑、少维修、使用成本低、运输效率高的优点很快会显现出来,低档车的市场会逐步萎缩。
就像人们脚上的塑料底布鞋改成了皮鞋、街上的“面的”换成了轿车、21英寸彩电让位给了大屏幕一样,公路货运的主力将让位给高档重型车。如果我们不去开拓和占领这个市场,只能挤在低档车市场上竞争,日子一定不会好过。
主持人:大家对国产轿车的意见更大:基本都是合资企业生产的外国品牌产品,价格还比国外高。
张克:中国的现状是大厂造卡车,小厂做改装车,而国外是大厂做轿车,小厂做卡车。福特公司已经完全不做卡车,通用、奔驰、雷诺的卡车业务也只占很小的比重,专门做卡车的公司规模都不太大。这说明轿车比卡车更需要规模。
国外的卡车类似专卖店商品,用户的要求很高,不仅牌子要好,质量要可靠,售后服务要到位,还要量体裁衣,满足用户的特殊要求。而轿车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了生活必需品,特别是中、低档轿车,像大批量的超市产品,靠规模取胜。除产品技术外,轿车企业的运做管理更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门槛更高、难度更大。从目前国内的市场规模和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水平看,我们还难以越过这个门槛,形成独立且有竞争力的轿车企业。
合资是中国发展轿车工业的正确选择
主持人:经常听到一种说法,中国民族的轿车工业上不去,就是因为搞了合资企业。建了上海大众,就把老上海丢了;建了一汽-大众,又把老红旗丢了。如果下定决心自己搞,民族的轿车工业早该上去了。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张克:办合资企业,肯定会挤压中国人自己搞轿车的空间。但任何事情总有正反两个方面,需要权衡利弊,做出取舍。这就好比中国足球请来了米卢,成功地冲进世界杯决赛圈,但也减少了中国人执掌帅印的机会。
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情况是,改革开放带来了国内轿车市场的迅速膨胀,而老红旗、老上海的产量和质量都不可能满足市场的要求。如果单纯靠自己的力量大规模搞轿车,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方面又存在问题。面对进口、走私轿车的大量涌入,兴办合资企业,迅速满足市场要求,是个正确的战略选择。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合资企业的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绝大部分的需求,同时通过国产化发展了零部件产业,在外汇平衡、税收、就业和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方面,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证明,通过建立合资企业发展轿车工业的决策是正确的。
主持人:上海汽车工业底子薄,办合资企业理所当然,但是为什么一汽、东风也接连搞合资?难道不该给民族轿车工业留一席之地?
张克:这首先是因为当时我们对市场的估计过于乐观,预计到2000年中国的轿车年需求将达到130万辆。其次,生产轿车利润丰厚。既有市场又有利益,于是地方和中央各部门都争着上,一汽、东风自然落不下。但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又上不去,于是就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合资的方式。企业的选择,只能依据效益原则,不能凭热情。一汽、东风选择合资恰恰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合资是发展轿车工业的明智之举。
民族工业也还有一席之地。一汽的红旗轿车在坚持发展,东风的小王子也上了国家《公告》。来日方长,它们的前途既取绝于客观机会,也要看主观努力。
合资企业难在一个“合”字
主持人:合资企业的情况也不一样,有的发展快,有的发展慢,有的效益好,有的效益差。有人说是产品的问题,也有说是找错了合作对象。您认为合资企业能否搞好的关键在哪里?
张克:产品只是问题的表面。企业搞得好不好,关键在人,在双方人员的合作。合资企业像两个人划的船,形成合力才能前进,否则就会原地打转,在竞争的激流中不进则退。有人总结过,合资企业中效益好的都是合作好的,效益不好的没有一家是合作好的。可见,一个“合”字,正是合资企业能否搞好的基础和关键。
主持人:合资企业的中外双方到底有哪些矛盾?
张克:合资企业存在四个基本矛盾。一是股东双方思想认识不一致。跨国公司一般只在国外独资办厂,因为中国不允许才合资,但是思维方式难以改变。而中方本来就想自己上轿车,合资公司中大多数都是自己的人,容易形成还是自己当家、实现自我发展规划的潜意识。
二是股权和技术之间不匹配。虽然股权是50对50,但是产品技术却完全掌握在外方手里。在产品上,中方可以提意见,但还是外方说了算,慢慢形成了不信任、不合作的心理障碍。
三是两个母公司与合资公司都是实业型汽车公司,之间必然出现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中方希望国产化,既为降低成本,也为培养国内零部件企业;外方则把住关,既为质量,也为母公司的零部件销售。中方想少花钱引进最新产品,外方则考虑直接销售,并且不愿在技术转让费上让步。中方会另外独资或合资搞轿车,外方对此十分敏感。这些矛盾经常发生。
四是合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有缺陷。合资企业的重要管理岗位都是由双方分别指派,股东间的不同意见容易搅进企业的日常运行。由于对企业负责和对自己一方股东负责之间存在矛盾,企业容易变成了终日吵吵嚷嚷的谈判场所,高效的决策指挥系统形不成。不同的意见有时还被蒙上了民族利益的面纱,变成了势不两立的斗争。这样的企业怎么能搞好?
主持人:都说合资企业的中方总经理很难当。
张克:合资企业虽然是独立法人,但其行为却不像市场经济中自主决策的公司。大量的决策由母公司做出,合资公司像是两个母公司一轮接一轮,不断谈判下去的合作项目。中方的总经理常常处于矛盾的焦点,既怕外方不让步,又怕中方说“卖国”,矛盾无法回避,又难以找到妥协的办法,心理上有很大压力,以至于某合资公司总经理跳楼自尽,另一合资公司总经理跑到偏远农村躲了两年。
50对50的股比,不是市场经济中的稳定结构。它的建立取决于特定条件下的机会,它的发展是对合作双方的心胸和求同存异能力的极大考验。在我国进入WTO之后,这种考验会加剧,一些合资企业会发生变化。我们等等看,谁能坚持下去,谁能坚持得好。
缺少人格化的股东,国企很难搞好
主持人:很多人把我国汽车工业落后的原因归咎于国企。现在,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也在进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造。是不是国企就搞不好?
张克:不能这样下结论。无论中国还是外国,私有企业也有不少倒闭的,国有企业也有办得好的。法国的雷诺公司有44%的股份是国家的,企业也曾走过下坡路。后来换了个总裁,当年扭亏并且效益不断攀升,两三年内就出资重组了日产,形成了世界第六大汽车跨国集团。
企业能否办好,关键在人,特别是一把手。一个人数众多的社会集团对个别领导人是如此的依赖,这也是“大”的弱点和无奈。机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正确地选择一把手。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很多大公司的经历都说明了这一点。
主持人:我们的国有企业搞不好,是不是也需要换领导人?怎样才能解决企业领导人的选择问题?
张克:国有企业的问题是长期形成的,有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领导的责任也毋庸讳言。
解决企业领导人选择问题的关键是,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这些问题被一些学者们说得有些复杂,其实都是要解决代理人的选择与监督问题。
工业化使企业的规模变大,所有者往往不再是一个人,也不可能自己控制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于是必须进行委托代理,包括全体股东对董事会、董事会对总经理、总经理对下级经理人员,层层的委托代理。
股东是所有者,只有他与企业的利益完全一致,其他受托人则不完全一致。企业搞得好时大家都受益,搞得不好,只有股东去跳搂,其他人一走了之。受托经营者关心的是任职期间内企业的短期行为,甚至会牺牲企业的根本利益,以换取短期利益。要解决这个矛盾,惟有下大气力选择合格的经理人,委托他去经营企业,给予丰厚的待遇并保留有效的监督机制。这就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出发点和核心。
主持人:大型汽车企业集团都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能够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吗?
张克:国有企业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难度比较大,决不仅是包装个壳子、换个名字能解决的,关键一点在于缺少人格化的股东,只能在委托代理的过程中,寻找负责的受托人,代表股东的意志,形成虚拟的股东。这一点很难做到。但是股东的作用不可替代,企业一旦没有了股东,就成了没有人真正负责的企业,用人不当和短期行为都会呈发散状态而形成恶性循环,企业就会每况愈下而无法遏止。
主持人:怎么样才能解决国有企业股东缺位的问题呢?
张克:办法很多,譬如实行股权多元化、个人或其他法人持股、委托社会贤达担任独立董事等。许多发达国家管理国有资产的办法可以借鉴,重点有两个环节。一是改进高级管理人员的选聘方法,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加上严格考核,重奖重罚。二是加强监督机制,作为管理者的镜子。监督一旦薄弱,腐败、谋私和不负责任就在所难免。
国企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人才的选拔机制不行,要不为什么外企和民营企业一天到晚从国企挖人才?同时,国企领导人官僚化的倾向应当制止。留着“易地做官”的杂念和后路,还能集中精力、破釜沉舟地解决企业的难题吗?
政府别做好心办错事的家长
主持人:有人认为汽车工业落后的原因是政府管理上的失误,但政府在汽车行业的管理上下的功夫最大,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张克:政府是人组成的,当然会犯错误。管得过多、过细,本身就是问题。
有一本书叫《政府经济学》。书中对发达国家政府的经济政策和措施做了统计,结果是只有30%的政府取得了正面的效果,其余的不是根本没执行,就是起了负面的作用。结论是,经济问题五花八门,政府只能集中精力管好宏观,把握财政和货币政策,运用利率、汇率两个杠杆,建设经济运行的法制化环境。对大量行业和企业的问题,政府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一旦干预就会犯错误,不如让众多的社会经济细胞在与市场的互动中做出判断和选择。
我国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计划经济就是政府经济,既政府既管理宏观,也管理中观和微观。事实证明这样做束缚了经济的发展,才有了小平同志倡导的改革开放,选择市场经济的模式。在市场经济中,除少数垄断行业外,企业是竞争的主体,市场是裁判,政府不能对微观环节过多干预。
在行业方面,我国惟独汽车有个“产业政策”,但散乱问题并没有解决好。规定了“高起点、大批量”,企业没见到效益,却背上了包袱;加强了轿车项目的审批,没能守住,反倒刺激了争上轿车的胃口;为促进产品开发,规定了销售额2%~3%的开发费,有几个国企执行了?整车和发动机外方股份不能超过50%,可十年过去了,没见哪个国内企业上来了;要求合资企业具有换代产品的开发能力,可结果是“帕萨特”还是“宝来”?政府的公务员大多非常优秀而且努力,但是管了不该管的事,会有好的效果吗?
主持人:在企业方面,政府重申的“支持三大,进行产业结构重组”是否能够成功?
张克:首先,政府应该支持一切依法、守法经营的企业,不必区分大小。如果小的违背客观规律,自然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其次,目前的大型国企自身存在不少问题,输出不了技术和管理,整合的小企业不一定能活,大企业自己还可能被拖垮。
政府不必按企业的“大小”和“亲疏”论“支持”有心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当年国家重点支持的彩电厂,还有几个留在市场上?政府应该把精力用在建立和管理好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上,越是国有经济成分大的企业,越要严格要求、规范操作。靠项目审批限制竞争的做法,只能保护落后;靠“债转股”形成的效益,只是饮鸩止渴;靠“包装上市”转嫁风险,则是贻害无穷。
中国的很多家长对孩子有溺爱情结,“宽是害,严是爱”停留在口头上,管的又太多,又束缚了孩子的活力。政府在对待国有企业的问题上,不要做好心办错事的家长。
入世代表我们已信奉了市场经济的“教义”
主持人:既然认为汽车工业的差距很大,你是否对入世持悲观态度?
张克:差距大是不争的事实,但我对“入世”并不悲观。人们在议论“入世”的影响时,容易停留在进出口的增减或价格升降的浅层次上。其实,“入世”的根本意义在于经济体制的变化。我国的经济将更加开放,竞争的空间将更加广阔,市场经济的体制将迅速规范化。
由于长期的农业经济,我国形成了比较封闭的传统。邓小平和江泽民两代中央领导,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高度,做出了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具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
主持人:你认为,入世具体会给我们什么变化呢?
张克:首先是政府的职能将得到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将很快形成。企业在具有更多国际市场机会的同时,也将面临外国公司加入后激烈的竞争,必须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人才、管理和技术。个人在面对竞争的同时,将会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包括为在华外国公司工作。
市场经济中最宝贵和流动性最大的要素是人才,只要企业状况相对不佳,只要得不到合理的使用,人才就会流向其他企业。对此,国内企业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否则不被别人打垮也要被自己人“走垮”。
除了个别情况外,我认为,“入世”不会带来大规模的失业。中国社会稳定、政治开明、人民勤劳、劳动力价格又低,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没有理由对开放过于担心。将来中国制造的产品会比外国的好,跨国公司会把生产转移到中国来。
记者:这就是说,中国会成为世界汽车的“制造中心”?
张克:汽车工业以往受保护多、差距大,“入世”后面临的冲击也就大。但是除了少数高档车,跨国公司不可能大量把车运进中国,仍要依靠本地生产。如果我们的人工成本低、工人素质高,中国有可能成为跨国公司在世界的“制造中心”之一,产品不但满足国内市场,同时大量出口。如果我们的技术人员成本低、素质高,中国还可能很快成为跨国公司在全球的“开发中心”之一,为在中国和在其他国家的工厂开发产品。
在开放的环境下,中国的汽车工业将得到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我们需要客观地分析情况,寻找自己的定位,利用过渡期的保护,主动融入,坚信事在人为。真正的爱国和责任感表现在虚心的学习和踏实的工作上。如果我们不用狭隘的民族情绪去保护落后,而是认认真真地学习;如果我们不去盯着一些表面问题吵吵嚷嚷,而是扎扎实实、埋头苦干地工作,十几亿中国人倒真会让外国人“怕”了。
“入世”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洗礼,它代表着我们已经信奉了市场经济的“教义”,并将依此来发展汽车工业。抛去陈腐的观念,结束长期的徘徊和僵局,中国的汽车工业将会得到迅速、健康的发展。我对此满怀信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才应该是我国汽车工业从过去到未来的写照。
《中国汽车报》(2002年03月04日第二版)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