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书福的神秘“内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5日 13:48  环球企业家杂志

图为李书福

  逆势海外收购、利润大幅增长,汽车狂人依靠与之互补的团队令中国最大规模的民营汽车公司脱胎换骨

  2009年3月27日澳大利亚时间凌晨4点,刚刚讨论完收购合同全部细节的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财务总监尹大庆犹豫了一下,决定还是去小睡一会。

  这是个难得的喘息。作为签约人之一,他要赶当天早上8点的航班从墨尔本飞赴悉尼,与董事长李书福和总裁杨健会合。在那里,他们将要完成吉利创建以来最大一笔海外收购。由于涉及吉利在香港上市公司的公告时限,这份合约必须在当地时间12:00之前签署。

  这种紧迫的日子,59岁的尹大庆已经度过了30多天。其间,以超常的速度,吉利猎获了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DSI自动变速器公司(Drivetrain Systems International)。将这家全球第二大独立自动变速器公司收入囊中,使吉利制造了中国民营汽车公司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海外收购案。

  这是一场令人瞩目的交易,但原因不仅在于里程碑式的行业意义。就在李书福和他的团队高负荷运转的这段时间,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巨变之中:底特律命运难测,传奇品牌待价而沽,关于中国买家的传闻肆意流传。中国本土汽车业被迫面临抉择,自2005年以来,竞购罗孚、双龙品牌的思路已经遇阻,整体实力并不强劲的中国汽车公司是否需要海外扩张——尤其在这么个光景下。

  吉利试图提供一种更具启示性的“抄底”思路。以本土汽车制造商的现实能力,难以把控收购整车公司或品牌后的整合,但关键零部件企业则较易被纳入既有体系。最为关键的是,对中国现代汽车业不到20年的历史而言,核心技术的缺失始终是最大困挠。

  但即使是在如此重要的交易过程中,吉利的创始人、被喻为“汽车疯子”的李书福仍然保持着他不拘小节的个人风格。

  就在签约前一天,亲自考察过DSI之后,李书福兴奋地对尹大庆说:“太划算了,不用讨论合同的细节了。赶快去签合同,小事情就不计较了。”为了加快进程,李不仅保留了DSI核心管理团队,还同意维持原有的薪酬待遇甚至高额奖金,无论经济是否低迷。

  即便行外人也对这位45岁的浙江台州人有所耳闻。曾在建材、电冰箱、摩托车等行业证明了自己商业天赋的李书福当初孤注一掷创建的吉利汽车,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民营汽车公司。高中毕业后就下海经商的李性格爽直,常有惊人之语,是当今中国汽车业最富争议的人物之一。在刚刚结束的上海第13届国际车展上,吉利展示的那款精心打造的豪华车,被舆论戏称为“山寨版劳斯莱斯”。

  尽管创始人鲜活的形象甚至成为吉利汽车的符号,但这家公司的历史并非李书福个人的独角戏。事实上,经过多年磨合,李书福已经和一个与其个人风格迥异的高管团队构成吉利的主要驱动力。在此次历史性海外收购的执行过程中,李不时抱有大开大阖式的热情,但包括尹大庆、杨健、技术副总裁赵福全等在内的高管团队成员,以苛刻的细节主义反复审核每一个条款,直至签约当天凌晨。

  事实上,高效的逆势收购只是这个奇特组合的最新成绩。关于李书福和他的“内阁”之间博弈、制衡的故事布满了吉利迄今的发展历程。现代汽车业的进步始终依赖两个关键因素:打破常规的领导者,及其背后将规则沁入肌理的管理团队,这在本田宗一郎和他的工程师团队、亨利·福特二世和他的精明小子团队那里得到印证。多年来,李书福和他的核心管理团队始终在寻求这种牢固的互补关系。

  对这个团队的成长而言,2009年值得铭记。

  在得到双龙、福特等公司的长期供应商DSI后,吉利拥有了四速和六速前、后驱动的大扭矩自动变速器系列产品和技术,同时,DSI研发中心还在研发世界先进水平的八速前后驱动自动变速器、DCT双离合变速器及CVT无级变速器。这一切将会极大提升吉利的国际化程度、以及未来车型的竞争力。

  不仅如此,4月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在全球及中国汽车业整体沦陷的2008年,吉利集团汽车业务销量增长16%,净利润增长47%,均创造了公司历史最高纪录。

  外界的好奇正随之高涨。近年来,包括奇瑞在内的高管团队普遍历经动荡,吉利的核心管理层何以能在危机中实现高效运作?

  至少,多年的合作磨练了这个团队的内在理解力。至今住在工厂宿舍、驾驶吉利牌经济型轿车的李书福深知,汽车不仅是门生意,更是个梦想——将一家中国民营汽车公司打造成全球最成功的汽车公司。

  实际上,这是属于整个团队和吉利的梦想。几个核心团队成员加入吉利时,后者只是一家规模有限、前途未卜的小公司。“一方面我有清晰的战略,知道什么样的人才是吉利真正需要的。另一方面要知道他们有什么理想,怎样为他们打造一个平台。除了有一些必要的薪水和职位,更重要是他们的理想怎么实现。”李书福对《环球企业家》说,“这个是我们的核心价值理念。”

  收购别动队

  对于这个一直致力于实现愿景的团队来说,收购DSI的机会来得多少有些意外。

  今年1月初,DSI的一位中国股东主动来到吉利在杭州的总部,提出了一个联合收购计划。这位股东持有DSI公司18%的股份,希望吉利收购剩余部分,事成后按照4:6比例重新分配股份。此前,他找过一些地方政府寻求合作,未果。

  吉利却表现出浓厚兴趣,繁忙的尹大庆专门抽出一天时间与其商谈。此时的吉利已成功自主研发出自动变速器,但仅限于匹配1.8升以下发动机,无法支撑吉利向中级轿车、SUV市场的日益转型,能够匹配2.0升以上发动机的DSI产品整好弥补这一空白。但令尹大庆为难的是,DSI拥有十几位股东,股权分散,方案很难实现。

  转机出现在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之后,DSI准备执行破产程序,审计公司普华永道已经成为它的托管人。自2007年吉利收购英国锰铜公司股份以来,这家民营公司已经逐步积累起国际化经验。李书福的“内阁”成员意识到,对海外交易的迅速判断和决策至关重要。

  2月16日,赵福全带领项目办公室来自台湾和英国的两名高级经理立即启程进行实地考察。在吉利的超级团队中,负责技术价值判断的赵福全是交易的最初启动者。7天后,尹大庆、杨健、副总裁南阳飞抵墨尔本,准备参加普华永道发起的竞标。

  一幅诱人的景象展现在这支迅速组建的收购别动队面前。位于澳大利亚工业区新南威尔士州的DSI工厂,拥有3.6万平方米的厂房并具备18万台自动变速器产能,尤其吸引吉利的是位于维多利亚州的拥有40多名工程师的DSI研发中心。

  尽管之前已经阅读了相关资料,但别动队成员亲眼所见后仍然喜出望外:研发中心内测试设备非常齐全,能够进行自动变速器的金相(金属结构)、抗老化、耐久性试验,以及与发动机匹配的实验;在这里,一款自动变速器进行相当于25万公里行驶距离的测试时,只更换机油,不更换齿轮。

  另一个场景激发了吉利团队别样的热忱。破产后,DSI的员工人数从380骤降至130名。杨健清楚记得,工厂门口前摆着各色帐篷和房车,这是被裁员工在示威抗议。当他们看到中国人乘坐的汽车时,不停挥动双手,以表达对工作的渴求。杨健等人不禁放下车窗,向他们挥手致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李重)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吉利品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