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年亏损,切诺基境外停产,外方股权发生重大变化
最近一些专业媒体报道说,去年北京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产值和收入同比均呈下降趋势。据统计,2000年北汽集团共完成工业总产值60.4亿元,同比下降12%;销售收入71.3亿元,同比下降13.6%;出口创汇2692万美元,同比下降5.5%。与此相应,生产量和销售量比1999年有所增长,同比增长分别达2.9%和0.5%。
但依据《经济日报》年初公布的数据,去年1—11月份北京吉普的产量为4543辆,相较于前年的8865辆下降了48.8%;销量则下降了45.7%。这就说明,去年是北京吉普接连第三年产销量大幅下降,北京吉普同样步入了第三个亏损的年头。
17年中外合作,北京吉普步履艰难
1983年5月北京吉普公司和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共同投资总额4.11亿美元建立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合资经营期限20年。作为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的汽车生产企业,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时期:曾创造过产销量达到8.8万辆的不俗战绩。北京吉普的BJ2020和切诺基曾经受到市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广泛欢迎。当时北汽的合资公司的工作一直是北京人梦寐以求的,普通工人的工资在当时达到3000余元。
从企业现在的情况看来,北京吉普虽然是中国第一家汽车业的合资企业,但同时也是合资不很成功的典型。比克莱斯勒晚进中国一年的德国大众,现在占领中国轿车市场的半壁江山,但反观北京吉普生产的切诺基,在市面上却越来越少见。特别是最近几年,北京吉普一直没有新的资金和项目的上马,企业反而在自身产品质量上有很大的下降。北京吉普的销售体系也越来越落后,市场活动和推广更是少有进行。其它企业在大踏步地前进,北京吉普非但没有向前,而是不断落后了。
2000年6月上任的北京吉普的执行副总裁童志远是这样形容他刚上任时的严峻情况的:2000年是北京吉普非常困难的一年,缺人、缺钱,质量不稳定、销售额下降。
合资双方关系不顺畅是企业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合资后,由于克莱斯勒公司很快与奔驰公司、戴姆勒公司结成联盟,导致其经营战略也随之变化,这也直接影响到克莱斯勒公司在中国的整体战略。据当初北京吉普合资项目谈判的知情人士透露,当时克莱斯勒公司对中国市场的越野车市场开拓是很有信心的,第一次提供的就是在北美当时都很畅销的切诺基车型。同时克莱斯勒还打算在一段时间后进入中国的轿车市场,在中国生产轿车。但是随着克莱斯勒自身的大变动,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对企业整体战略考虑不同于以前的克莱斯勒公司;克莱斯勒也由于出现了大量的人事变动导致经营思想的改变。特别是近年来克莱斯勒公司自身也出现了大幅的亏损,正面临着被整体出卖的危机,更无暇顾及和北京吉普公司合作项目之间的向前发展。中美双方的管理层出现了意见上的种种分歧和摩擦。
北京吉普公司的员工对于美方的“不在心”也很不满,在厂里工作了多年的李师傅说道:“你只要想一想北京吉普十几年就一项产品——切诺基,就可看出这里面到底有没有问题。现在除了我们的工资越变越少以外,其它的什么都没有变。”由于在经营的理念和方针上中美双方有着很大的差距,直接导致了双方在经营计划上的不同观点。中方许多关于新项目新技术引进、改造的意见经常难以被最终采纳,又由于企业的很大一部分权力,特别是产品生产领域的主要责任掌握在美方手里,所以进取的改进在近几年内很少出现。这样就更加剧了中外双方合作的不顺畅,生产和市场都无暇顾及了。
北京吉普销量的下降和国内汽车市场的整体情况变动还是有很大关系的,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城市街道上跑的汽车有近一半是吉普车,那时的北京吉普是县一级干部和军队的最传统用车。北京吉普在那时的热销异常,买车常要靠领导批条。但是现在中国轿车市场由80年代的年产几万辆增长到现在的70万辆,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是吉普的几十倍,公务用车和家庭用车全面转向了对轿车的需求,说轿车“吃”了吉普一点不过份。
成立新的合资公司,寻求突破
由于上述的种种问题的存在,面临着2003年合约就要到期是否会续签这一问题时,所有的人都显得很不轻松。北京吉普公司自1998年起连续3年亏损,中方股东北京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对此非常头痛。外方股东美国克莱斯勒更是处于经营亏损的艰难境地,面临着被整体出卖的危机,1月29日,美国克莱斯勒正式宣布的“世纪大裁员”计划表示,克莱斯勒准备裁减其20%的员工,总计26000人,用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应对危机。显然双方继续合作的前景是黯淡的。
但是在近期,北京吉普公司执行副总裁童志远很肯定地说:“目前合资一事已基本尘埃落定,中外双方新的合资合同的起草、谈判、报批工作正按计划进行。”
童志远指出北京吉普公司的两大股东的续约不是简单的续约,与从前相比,有三大变化:一是股东结构由两家股东变为三大股东,克莱斯勒的一部分股权将转为其母公司戴姆勒.克莱斯勒持有,这样,北京吉普将变为戴姆勒.克莱斯勒、克莱斯勒、北京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共同持有。二是由于新股东戴姆勒.克莱斯勒同时控有日本三菱汽车公司34%股权,而三菱在越野吉普的制造技术世界领先,戴姆勒.克莱斯勒同意将三菱的部分技术使用到北京吉普的未来产品上。三是对北京吉普公司的总投资增加2.26亿美元。戴.克亲自出马,借助三菱来挽救北京吉普颓势的意图已清晰可见。虽然合作双方有着不愉快的过去,但是相信未来还是很有前景的。主要是这种方式的三方合作首先能够确保增加投入资金的到位,另外三菱技术的即将引进肯定将大幅提升北京吉普的技术含量。
新年度北京吉普挑战机遇并存
最近显示的一系列信息表明,北京吉普正在进行一系列好的变革,新车型的不断推出,中外合作方之间的关系也正在不断调整。2001年年初,北京吉普将克莱斯勒最新款也是最顶级的“大切诺基”全面推向中国市场。推介会规模之大、工作的细致是近年来北京吉普没有的。并且现在已经确定将在今年7月份后开始在北京生产这款北美和日本畅销的车型。另外北京吉普公司还向外界宣布将在7月份引进其在国外刚投放市场的一款小型多功能车。至于现在国内市场汽车消费的主要领域——轿车,北京吉普也表示将在今后2-3年的时间里在中国市场生产一款价格在10万元左右的高性能家庭轿车加入竞争。中方的管理层和管理理念正不断被外方认可,特别是协议中明确了将在2003年后由中方担任总经理。据了解,目前集团副总裁童志远的工作也得到了外方的首肯。北京吉普市场销售部经理外方人员麦纳特就表示,现在的合作很是愉快,协议延签30年不会有太大问题。
但是北京吉普显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北京吉普原有的销售体系显然已经很难再适应现代汽车企业的销售,所以将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改造;新产品的本土化生产将要解决大量的新技术吸收利用的问题,同时技术工人的培养也将是关键;吉普类产品市场的逐渐缩小和转移,又为企业的销售增加了难题;三菱吉普最近陷入了无尽的麻烦之中,这也使最初引进三菱技术生产的计划面临全面的考验。-记者胡钢/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