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价格一跌再跌,对消费者是一大福音。这既是适应WTO的需要,更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可是与此同时,却又传来一些不甚协调的音符:一是轿车的牌照费用上升;二是停车泊位价格骤涨。涨跌之间,真让人费思量。
轿车牌照费上涨的直接动因,在于宏观调控:私人轿车如若大量出笼,交通如何容纳得了?城市交通在近几年刚刚有所缓解,难道让它重新堵塞?于是,就从控制牌照入手,以 控制轿车的膨胀。至于轿车泊位价涨,则被说成是一个市场行为:车多泊位少,价格怎能不涨?
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历来如此。无论是城市交通的宏观调控,还是市场运行的基本规范,似乎都无可指摘。不过,假如换一个角度思考,恐怕结论不会完全如此。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钢铁、汽车、建筑业被称为美国的三大支柱产业,支撑了整个美国经济的发展。汽车,不仅是钢铁业的主要消费者,而且还带动了机械、电子、化工、交通等许多产业的巨大发展。所以,五六十年代称得上是美国的汽车经济时代。此后,日本、韩国等跟着效法,也有过一段汽车业大领风骚并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日趋繁荣,意味着当前中国也开始进入汽车经济时代。相对于我国广阔(现实与潜在)的购买力来说,汽车还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显然,充分发挥汽车产业的支柱、关联、扩散与影响作用,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果有了上述的共同认识,那么我们就应该处处为汽车业在中国的大发展出谋划策,而不是对一些具体困难双手一摊,甚至设防堵拦。以城市交通问题为例,汽车与交通始终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但世界的潮流从来是让交通去适应汽车,而不是相反。至于汽车泊位的价格看涨问题,正常的价格波动当然是在情理之中,怕的是“哄吃大户”,更不该是非市场的垄断操作。
其实,围绕汽车价费问题的有关议论,其意义已超越汽车产业本身。在这里要引起注意的,一是处理任何一个局部经济问题,切忌目光短浅,而是要有大局观念,即要有利于全市和全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二是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分寸与质量。现代社会需要宏观调控,但这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宏观调控,与传统计划体制下的宏观调控大不一样。传统体制下的宏观调控是“围堵”式的宏观调控,用的是行政命令、强制手段。市场经济下的宏观调控则是“疏导”式的宏观调控,主要是用经济手段,引导企业与个人沿着宏观经济的目标前进。应该说,市场经济下的宏观调控是一种相当细致的艺术,需要我们去很好学习,并通过实践不断加以完善。(本文作者:华东理工大学工商经济学院院长)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