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何毅刘国强
华晨集团犹如一头时隐时现的巨兽又冒出了水面。近年来,频频以大手笔的资本运作和产业投资,在中国汽车业纵横驰骋的华晨集团一直在扮演一匹黑马,其每一次亮相几乎都有惊人之举,都能形成亮点,正如其英文名字“Brilliance”的含意——光辉、辉煌。然而,由于产业政策所限,其雄心勃勃的汽车计划始终难有实质性的突破,光辉的上面总罩着 挥之不去的阴影。眼下,与宝马合资项目的进一步明朗,极有可能会成为其真正崛起的转折点——
华晨宝马形成冲击波
10月26日,来华访问的宝马集团董事长米尔贝格博士在北京宣布,宝马集团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华晨集团共同起草的合作生产宝马轿车的合资项目建议书已呈交国家计委审批,这标志着宝马与华晨合作一事终于进入了最后审定阶段。米尔贝格博士表示,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领导在会见他时,对宝马选择华晨集团作为合作伙伴表示了尊重。
尽管人们知道宝马华晨的合作传闻已久,但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而今这一几乎明确无误的消息传来,如同向中国汽车界投下一颗巨石,迅速在整个业界和与此相关的方方面面激起波澜。
在股票市场上,企业重组是炒作的一大题材,更何况与一家世界汽车业巨头的合作。10月29日,是宝马宣布与华晨合作消息传出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这一天,上海华晨和与其有关的金杯汽车股票联袂上攻,大幅上涨,并且带动整个汽车板块走强,在一个相对较弱的市道中,上海华晨集团一天的涨幅达6.39%。
股评人士在一篇《华晨集团金杯汽车联袂上涨为“宝马”》的文章中指出:今天华晨集团和金杯汽车这两只股票同时上涨,主要题材在于媒体披露:世界著名的高档汽车生产厂商宝马集团与中国华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合资建立生产厂的项目建议书已经进入最后的审批阶段。如果宝马落户中国的话,其良好的产品质量和较低的市场价格必然会具有良好的销售市场,相关的合资公司也会从中受益。
10月30日的某证券报纸载文说道:“近期华晨集团更是频出重手,与国际汽车巨头之一德国宝马集团合作生产中高档汽车,对于在国内低档车价格战中已显疲惫的汽车商来说,中高档车无疑保证了较高的利润率。因此,反映在二级市场上,华晨集团的走势强劲也是可以预期的。”
虽然对此条报道华晨集团发布公告称:不存在任何应该披露而未被披露的信息。但是,有一定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仅仅是由于双方合作还没有到瓜熟蒂落的一天,作为上市公司应遵循有关信息披露制度而作出的一种姿态而已。
接下来的几个交易日里,华晨和金杯也一直具有不错的走势,并且成为众多股评人士竞相推荐的热门股票。
如果说,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华晨的走强还不足以表明和宝马的合作所带来的冲击的话,那么,香港股市的反应则从另一个市场说明这场合作的现实意义。
尽管香港恒生指数10月30日下挫101.66点,收盘于10076.43点,跌幅1%。但是,华晨中国汽车公司股价上扬4.8%,收盘于1.53港元。当地分析师称,随着两家公司接近于达成轿车生产合资计划,该股将继续攀升。
当然,宝马和华晨的合作,所带来的不仅是证券市场的反应,应该说,更多的还是对汽车行业本身的冲击。
在这一消息发出后,记者采访了国内数家汽车企业的负责人,他们对此事所表现出来的关注程度恐怕并不亚于即将入世的确切日期。
华晨集团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华晨干汽车的思路是自主开发和全球化合作相结合。宝马是世界上著名的汽车公司,是华晨的理想合作伙伴。华晨相信,与宝马的合作会使华晨在全球化合作方面大大地推进一步,并且能够丰富华晨汽车产业的格局。
业内人士分析,作为豪华轿车的经典世家,宝马一直以生产豪华车而享誉全球,但如果在中国实现本土生产,考虑到目前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状况,宝马不会将高级豪华车和顶级豪华车拿到中国来,在中国生产的很可能是3系列、5系列两款入门豪华车和初级豪华车。但即使是这样,宝马3系列、5系列也已经在中国市场具备了相当的竞争力。
一家生产高档轿车的国内著名汽车合资生产企业销售公司高层领导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虽然表示有信心在中国高档车市场领跑,不怕奔驰和宝马,但他同时也承认,近几年,他们生产的高档轿车知名度在中国不输奔驰和宝马,但美誉度却不如这两个品牌。
考虑到近年来华晨表现出的雄心勃勃的汽车计划,考虑到其特立独行的操作方式,再考虑到国内汽车产业的现状,谁也不能低估这一事件的影响力和冲击力。
从上往下砸华晨的目标是称霸
今年初,背景神秘的华晨集团掌门人仰融表示:“有实力与中国汽车三大集团竞争”,仰融放言:“我们的计划是2005年生产50万辆,2010年生产100万辆。5至10年内年产量达到50至100万辆。”国内还没哪家汽车企业敢如此夸下海口,这个数目在中国绝对是霸主地位。
种种迹象表明,仰融的放言无忌并不是盲目自大,也非“好为大言”。实际上,华晨潜心于汽车产业长达10年,期间屡有技惊四坐的表现,加上其强大的金融背景,在业内谁也不敢小看它,它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广泛的关注。
华晨确实一直在为成就其汽车霸业做着不便声张的精心准备:“当我们浮出水面时,应该是一艘航空母舰。”
早在1990年,以资本投资为主业的华晨集团就买下了沈阳金杯汽车公司尚未发售出去的4600万股股票。其后,华晨以现金1200万美元入股,于1991年7月与金杯汽车公司组建了“金客”,生产丰田海狮面包车。1995年至2000年,金客成为国内发展最快的汽车企业。华晨的管理层凭借其高知识素质,对管理体制、经营模式、市场理念进行大胆改革,并引进了丰田生产方式进行管理,在全国汽车行业创下骄人业绩,金杯海狮面包车从1995年的9150辆激增到2000年的6万辆,连续4年居全国轻型客车市场占有率榜首。2000年销售收入70亿元,利润仅次于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居汽车行业第三名。这是华晨第一次亮相汽车业,这之后,华晨就没有停止进军汽车产业的步伐,没有停止用金融资本书写汽车传奇。
1997年,华晨集团启动“中华”轿车项目,投资6200万美元由意大利著名汽车设计师久加诺主持设计车型,第二年,投资2.5亿美元在沈阳建成现代化轿车生产基地,同年秋天在意大利汽车城都灵进行零部件招标,与15家国际知名企业签定供货合同。1999年,投资1亿元与清华大学合作,建立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去年12月,“中华”轿车下线,这是一款据称“开起来像宝马,坐起来像奔驰,而价格却像桑塔纳”的车。1999年下半年,华晨开始进入田野,与之合资成立河北中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并持有60%的控股权,其产能达到8至10万辆。在皮卡领域,华晨拥有了国内最大的产能。
今年以来,华晨加紧了汽车业的扩张步伐,相继收购了河北中兴、三江雷诺等国内汽车厂。到今年10月,华晨已在汽车业投资超过50亿元人民币,建成十几家整车、发动机、零部件企业组成的汽车制造体系。
华晨集团从去年10月与德尔福开始商务谈判,11月双方签约。其后短短8个月时间,完成多种车型在高寒、高温和高原3种恶劣环境下的标定试验。从7月2日至12日,在吐鲁番地区温度最高的火焰山下,在每天温度最高的下午3时左右,华晨集团搭载491Q-ME汽油发动机的金杯客车、田野皮卡、沈阳轻卡以及一辆轿车和一辆双燃料汽车,顶着摄氏45度以上的高温,华晨与德尔福的近50名工程技术人员一丝不苟地进行着一次又一次试验。这是目前国内汽车企业一次车型最多、试验最全面、测试环境温度最高的汽油发动机及整车标定试验。
今年初,仰融曾表示:“今冬明春,我们将和宝马合资生产宝马的3系、5系轿车,年产量8000至10000辆,我们已经拥有了三江雷诺55%的股权,最近正和雷诺讨论下一步的产品。因为现在百分之百拥有金客,所以越野车有通用雪佛兰、皮卡;面包车是和丰田合作,目前还拥有自主开发的‘中华’牌轿车。”
由此可以看出华晨的汽车野心和谋略。与计划体制中发展壮大的几大国有汽车集团相比,华晨走的是用金融财技打造汽车实业的路子,没让国家投一分钱,在汽车这样一个靠资金堆积的产业先从根子上解决了问题,显然棋高一着;与同样不用国家投钱的民营汽车企业相比,华晨用的是大手笔,直接占领技术的高端,抢夺市场的高点,从高处往下砸,势大力沉。
华晨能否从此走向辉煌,宝马对于华晨既是锦上添花,也是雪中送炭。
华晨的“杀手锏”中华轿车自去年底下线以来,迟迟未能上公告,投产上市时间一拖再拖,至今被阻挡于市场门外;与宝马合资一事,年初就由华晨单方面透露出来,还招致宝马方面的不满,之后也是迟迟没有结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华晨实际上非常被动,不得不陷入遥遥无期的等待之中。
华晨的等待堪称焦灼:一方面入世已成定局,随着时间的流失,机会也在丧失;另一方面,华晨汽车兵阵的大本营似乎也出了点问题,华晨集团(600653)最近披露的2001年中报显示,上年同期,华晨集团销售金杯客车26079台,实现收入28亿元,但本期仅销售金杯客车13741台,实现收入14亿元。金杯客车50%的销售滑坡,直接影响了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减少42.45%。
美欧股市的连连下挫,以及正在进行的中国资本市场的大调整无疑更加重了这种焦灼。在资本市场修改游戏规则的背景下,华晨这种沉淀了多年的资本巨头发生转型势所难免。上海华晨集团总裁苏强日前就向记者透露,华晨正在调整思路,部分收缩在资本市场的投资精力,全力打造汽车业主线。华晨负责公关的总监李国威也表示:汽车将是华晨未来5年发展的主线。
这个时候,在华晨汽车主线,中华和宝马的进展就显得出奇的重要了,牵一发而动全身。宝马脱颖而出,可力保大局不乱,可扫去心理阴影,可重新聚集人气,可占据市场高点……善莫大焉。
然而,由此断定华晨立马长驱直入,席卷汽车市场还为时过早,华晨还有许多事要做。
单就宝马进入中国本土生产便会面临许多问题。中国的中高档轿车市场经过一段长时间的稳定增长,已渡过饥渴期,像奥迪这样以前供不应求的品牌都已趋于平衡,市场竞争的成本已经加大,后来者面临高门槛;高档车的消费特点是不吝钱财,能买得起像宝马这样顶级品牌的人,对国产与原装之间的差价应该是不太在乎的,何况入世以后关税也没那么高了,国产宝马的市场及价格定位面临考验。再者,与国内现有中高档品牌比,国产宝马的销售、服务网络建设可以说还处于幼稚阶段,即使财大气粗,奋起直追,也得有个过程,期间的市场变化已与全球互动,变数颇多。另外,华晨名气虽大,毕竟没生产过轿车,完全被市场认可还有个适应过程。
当然,对于华晨来说,这些问题还不是难以克服的,华晨真正的“命门”在于产业政策。
即使宝马项目最终获得批准,几年下来,华晨在汽车圈内也不过是另一个殷实的员外,守着一片肥厚的封地不愁吃穿。要起大事,成霸业还得靠“中华”项目,因为没有自己的品牌、自己的技术,要在汽车业里打天下是不可能的。仰融曾说自己进入汽车最初是受到韩国汽车的启发,而当时韩国汽车正是靠自己的“现代”、“大宇”在世界汽车市场攻城略地。对此,仰融心里应该是非常明白的。
而“中华”能被批准吗?表面上看,如果批准了宝马项目,“中华”要上公告就是合乎逻辑的,同样是轿车,同样不需国家投钱,为什么外国人能干,中国人反而不能干?何况是一个技术上并不落后的产品。然而,“中华”项目的审批也确实牵涉整个汽车产业政策的调整,牵涉整个产业格局,谁也不敢掉以轻心。汽车主管部门的官员曾经有言:“放开竞争当然是好事,谁来为国家几百亿的投资负责?”
看来,华晨还得等待。虽然全身心地付出,创业的艰辛、失败的风险自己一个人扛,而结果自己无法把握,与其说这是人祸,不如说是一种宿命,是中国汽车的宿命。
华晨汽车何时能真正辉煌,在某种意义上问己不如问天,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姓名)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